健康養身★可怕!一旦罹患「糖尿病」最怕就是要截肢!!!想不得病,生活這四種行為絕對得做!

全世界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國際糖尿病協會去年10月宣佈,這一數字已經達到2.85億,到了面臨失控的地步。中國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30年內翻了兩番,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何在?美國《預防》雜誌最近一篇文章指出,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對糖尿病患來說,一旦罹病,最怕的恐怕就是截肢了!其實,只要做到以下12點,你的一生就絕不會得糖尿病。可怕!一旦罹患「糖尿病」最怕就是要截肢!!!想不得病,生活這四種行為絕對得做!

  吃肉前喝兩勺醋 大大降低血糖水平

 

  1.吃肉前喝兩勺醋。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吃大魚大肉等高熱量食物前喝兩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習慣喝醋,最好飯前吃點放醋的涼拌菜。

 

  2.減輕5%的體重。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鍛鍊,但只要體重減輕5%,患糖尿病的危險就會降低70%。

  3.每天走路35分鐘。芬蘭研究發現,走路可讓體內胰島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週走路4小時,每天35分鐘,可使糖尿病危險降低80%。

  4.多喝咖啡。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發現,每天6杯咖啡,糖尿病危險降低29%—54%;每天4—5杯,降低約29%;但每天1—3杯則幾乎不起作用。

 

 

  多吃高纖維食物

  5.買食物看清高纖維標誌。有高纖維標誌的食物,能確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纖維,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壓及中風危險。

  6.一週吃快餐不超過2次。美國研究發現,每週吃快餐2次以上,身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7.火腿香腸要少吃。每週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腸,糖尿病危險會增加43%,罪魁禍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劑。專家建議,應偶爾吃肉,多吃蔬菜。

  8.肉桂有助降血糖。德國科學家發現,肉桂有助於降血脂,進而防止糖尿病危險。肉桂粉可撒在咖啡裡,也可以和蜂蜜一起沖水喝。

 

  每天保證6—8小時睡眠

 

  9.做事前3次深呼吸。長期壓力會導致血糖升高。專家建議,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緩慢的深呼吸,以減小壓力。

 

  10.睡眠在6—8小時之間。睡眠經常不足6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翻番;而睡眠超過8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增加3倍。

  11.不要獨居。獨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2.5倍。專家建議,即使獨居也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2.45歲後多關注血糖。血糖指數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內最易發生糖尿病。專家建議,45歲後、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的人,應多關注血糖。

 
 

相關推薦

承受人類上半身重量的膝關節,耗損量最大的非膝關節莫屬,但是因為嚴重關節發炎退化,導致無法上下樓梯、難以行走時,就必需考量膝關節置換手術。傳統開刀大手術傷口大,影響預後,但是如今已經有高精度電腦導航機器人手臂協助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除了傷口小、疼痛低,最重要的是功能接近正常的膝關節,患者可以在短時間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維護民眾食用中藥材衛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107年5月執行中藥專案抽驗計畫,抽驗市售中藥材共計35件,其標示檢查皆符合規定,但其中卻有7件品質檢驗不符合規定。7件藥品二氧化硫超標  全數劣藥已下架此次共計查驗35件中藥材產品,檢驗項目包括重金屬及二氧化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脊髓肌肉萎縮症(SMA)是嬰幼兒死亡率相當高的遺傳性罕見疾病,目前全球尚未有根治的方式,其將使病患慢慢失去行走能力。為此,施祥德導演將SMA拍攝成公益微電影《用心飛翔》,藉此喚起大眾對此一族群的關注;同時,該部影片也榮獲第6屆溫哥華國際華語電影節「紅楓葉獎」,成為首位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8歲何先生,曾因排尿不乾淨赴泌尿外科就診,當時研判恐罹患攝護腺癌,但因擔心影響性功能及生活品質,遲遲不敢就醫治療,沒想到五年後又檢查出癌症指數上升至7.92,確認為侷限性攝護腺癌,原本仍堅持和癌細胞共處的何先生,所幸在家人支持以及醫師詳細解釋手術下,終於接受達文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