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可怕死亡之吻!亂親寶寶致新生兒感染敗血症喪命...(我們有責任轉給親人朋友)

可怕死亡之吻!亂親寶寶致新生兒感染敗血症喪命...(我們有責任轉給親人朋友)

「親吻可能導致新生兒生命危險?」近日,一則關於爺爺的吻讓孫子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死亡的微博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這愛的親吻真的會變成了一個「死神之吻」?對此,市疾控中心醫生表示,不能斷定該新生兒感染致死原因來自爺爺的親吻,但新生兒抵抗力確實較差,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一些喜歡隨意親吻寶 寶的市民最好還把這習慣改一改。
  
微博熱傳
  
爺爺的親吻,致孫子死亡?
  
上月29日,名為「張思 萊醫師」的網友發佈了一條微博稱:我曾經治療過一個新生兒因「金葡」(註: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敗血症後死亡的病例。這個新生兒是三代單傳的獨生子, 家裡的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每天爺爺都要抱著孩子不停地親吻。孩子住院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後,在追問病史時,母親含著淚告訴我,孩子的爺爺下巴長了一個小小 的膿包。孩子死後全家搥胸頓足哭泣,可是已經晚了。
  
微博發出後,立即引來眾人「圍觀」。明星馬伊琍也轉發了微博並表示:「疱疹病毒致疱疹性咽頰炎和手口足,若入侵腦部或肺部易致命。國外也有新生兒被母親吻後感染疱疹病毒死亡病例。媽媽們有責任保護寶寶摒棄陋習啊!」
  
記者看到,博主「張思萊醫師」為新浪微博實名認證用戶。在其個人介紹內,記者瞭解到,她是一個兒科醫生,所在地為北京海淀區,但所在醫院未詳細透露,她發出的5000多條微博,都是關於新生兒醫療的相關情況。
  
專家釋疑
  
為寶寶健康,習慣需改變
  
爺 爺「吻死」了新生兒,真有這樣的可能性嗎?「是有這種可能性,但不能斷定微博中這名新生兒的死因一定是來自爺爺的親吻。」據市疾控中心皮膚科醫生告訴記 者,嬰幼兒感染金葡菌的臨床案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新生兒因為自身抵抗力較弱,感染機率本來就較高,感染途徑也很多,可能來自所在的周邊環境,也有可 能來自與大人的接觸。一般而言,其通過皮膚途徑感染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據瞭解,微博中提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致病菌,如果感染侷限(膿疱疹)尚不構成危險,但要積極處理。如果感染擴散,尤其是形成敗血症,就非常危險了,直接後果是引起化膿性腦膜炎。
  
此 外,在親吻寶寶時,成人很可能把自己口腔裡帶有的病菌、病毒,尤其是經呼吸道傳播的病毒、病菌傳給寶寶,使寶寶染上結核、腦膜炎、感冒等傳染病。此外,經 常親吻寶寶的嘴,還會使寶寶口水增多,影響消化功能。因此,在走親訪友時,要格外留神,儘量避免他人隨意親吻寶寶。像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肝 炎、結膜炎、口腔疾病等,都可能通過親吻傳染給寶寶。
  
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一些喜歡隨意親吻寶寶的市民最好還把這習慣改一改,另外,在親吻或撫摸寶寶前,最好洗臉洗手。


  
出現七種情況不宜親吻寶寶
  
新生兒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媽媽傳達母愛的吻帶來的未必全都是甜蜜和溫馨,也可能釀成致命悲劇,尤其是在下列七種情況下,不宜親吻寶寶。
  
1、出現水皰
  
媽媽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疱,幾個或十幾個連在一片,並且伴有發熱或局部淋巴結腫大,就應警惕是否感染「單純疱疹病毒」 。「單純疱疹病毒」可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播,對成人危害並不十分嚴重,卻可能對嬰兒致命。
  
2、濃妝淡抹
   

化妝品不少都含有鉛、汞等化學物質,如果媽媽不卸妝就親吻寶寶,這些有害物質就會進入寶寶體內,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慢性鉛中毒等病症。
  
3、傷風感冒
  
由於寶寶的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因此媽媽即使只是出現輕微感冒症狀,比如輕微的頭疼、咽痛,也應避免相互親吻等親暱之舉。
  
4、口腔疾病
  
親吻是直接的口唇接觸,如果媽媽本身有口腔疾病,如牙齦炎、牙髓炎、齲齒等,口腔中就會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通過親吻寶寶,這些病菌就會進入寶寶的口腔,引發寶寶的口腔疾病或其他併發症。
  
5、出現皮疹
  
許多年輕媽媽小時候沒有得過麻疹,所以本身是麻疹的好發人群。麻疹患者是​​此病惟一的傳染源,病毒能通過口腔飛沫傳播。而兒童本身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母子間的親吻很容易傳染此病。
  
6、拉肚子
  
拉肚子雖然是腸道傳染病,但致病的細菌是通過口腔進入腸道的,因此帶菌者的口腔也是傳染源。
  
7、攜帶具傳染性的肝炎病毒
  
如果媽媽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攜帶者,親吻寶寶是不夠安全的。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中山醫學大學精神科教授賴德仁教授和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兼副校長柯慧貞教授共同主持的“社會安全網跨域專家論壇”,主要是因應「化危機為轉機:如何不讓鐵警李承翰枉死?」事件,透過MSTeams,由各專家們及精神康復代表作跨領域視訊討論,共同提供寶貴意見及未來努力的方向。因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018年10月衛福部將《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送進行政院,相關生技產業都引頸期盼,希望能儘速在立法院3讀通過,台灣能開啟再生醫療時代,但該法在立法院無法獲得共識,上個會期結束未能3讀,衛福部食藥署已重新將修正法案再次送到行政院,希望能儘速提至立法院交付3讀。 食藥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疫情期間,不能到遊樂園、不能參加大型活動,你和家裡的孩子,是否看電視、看電腦、玩手機的時間也變長了呢?無形中使得眼睛負擔越來越大。然而,依據國健署2017年統計,臺灣的小一學童已有20%患有近視,到了小六近視比例竟高達7成,這麼小就得到近視,長大之後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1位年僅22歲的男性日前因為慢性咳嗽到住家附近的地區醫院就診,經過影像檢查後,轉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科就醫,經過醫師詳細問診之下,發現這位年輕男性的吸菸史已長達10年,菸量幾乎每天1包,持續乾咳了1個月但沒有痰、發燒或呼吸困難,但是有拉肚子,1個月內體重就減輕了2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