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友善「微粗糧」 演譯好食光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陳聖傑

糙米是「粗糧」、白米是「細糧」,但很少人聽過「微粗糧」名詞,「粗糧」被營養學家視為很有價值的農糧,建議多食用因為它含有許多人體所須寶貴微量元素:例如糙米、玉米、高粱、薏仁、蕎麥等,這些粗糧過去一直被人們忽視,主要原因為粗糧不好吃很難煮,對有些胃弱者過度食用可能影響消化等;已精緻過的「細糧」如白米雖然口感較佳,但最重要的營養素卻被移除掉,所剩價值為澱粉質和少量營養素而已,過去為解決粗糧在生活上應用限制,烹飪家想出幾種料理方法1.粗糧與細糧共同烹食(以降低比率)。2.粗糧細化(如穀粉)。3.料理成地方特色食品(烹飪調味)。以上三種為生活中常見方法,什麼是「微粗糧」呢?將「粗糧」微膨化代替細化並保留粗糧營養素。

膨化食品起源60年代,為食品界掀起了萬丈旋風至今魅力不減,但這類食品定位在「休閒食品」,因此,它含高油脂、高鹽、高糖與高熱量,甚至為求好滋味內含許多添加劑等,常見的膨化薯條、爆米香、玉米條或玉米片等最為人所詬病,過去也曾經檢測出含鉛、鋁等重金屬案例,在經濟起飛的年代企業追求利潤,卻忽略了營養素和食品安全概念,近年來消費者意識抬頭讓許多食品業者感受社會責任的重要,開始研發「友善農糧」膨化技術,他們使用認證「有機農糧」100%為原料,不再追求好口味而是追求原味,保證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劑,千禧年後膨化食品正式進入「友善農糧」非油炸時代,為友善農糧開啟新的紀元。
友善「微粗糧」 演譯好食光
台南老街有名的蝦餅過去用油炸方法製作,現在蝦餅用膨化方法生產,無須油炸和人工添加劑,更保留原有香味和營養素,目前市場各類膨化食品種類繁多,主要分成:1.主食穀類。2.豆類/薯類。3.蔬菜/魚蝦等。我們以微膨化食品主食穀類為例,五穀粗糧最營養大家都知道,但難吃、不易料理難消化為最大限制,如將五穀粗糧「微膨粗糧」後,它除了可保留粗糧的微量元素外,還解決了難吃和不易烹煮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胃弱者也能吃(微膨化糙米和玉米等),使用粗糧生產微膨化農糧,還可避免重金屬汙染風險,因為過去國內外檢測出的含重金屬膨化食品,大多是在加工過程中受外物所污染,例如披覆巧克力或奶油等常檢測出重金屬,但微膨化農糧就較為安全。
友善「微粗糧」 演譯好食光
有機農糧「微膨化」後,具有「純粗糧」概念又美味可口,現有技術已無須添加人工調味料較為安全,膨化農糧體積變大相對熱量降低,也較符合養生健康概念,例如微膨化玉米,可以當點心或早餐吃,所含「粗纖維和膳食纖維」對新陳代謝很有幫助,也可搭配鮮奶或豆漿很適合肥胖者食用,具飽足感讓生活更輕鬆,尤其對「3C族群」重度使用者很有用,因為玉米所含高「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護眼食物,發展「微粗糧」也具地球減碳作用,顯然「微粗糧」科技必將演繹好食光。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相關推薦

▲青年型牙周病常來得凶猛。(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牙周病盯上台灣年輕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口腔醫學科發布最新數據指出,在台灣,青年型牙周病雖然盛行比例不高,但是卻是歐美地區的10倍,醫師更進一步示警,因為生理特徵差異,台灣族群侵襲性牙周病侵犯速度與嚴重...

閱讀詳情 »

▲馬偕腹膜癌症轉移治療團隊助28歲大腸癌患者絕境逢生。(照/馬偕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無特殊病史、生活作息正常,大腸癌一樣可能找上門!一名28歲女子長期在國外工作,午餐後1到2小時常出現間歇性下腹痛的困擾,且疼痛程度一天比一天嚴重,最後連吃止痛藥都失效,在國外就醫曾被診斷為腸躁...

閱讀詳情 »

長時間工作、連續開會或是熬夜導致睡眠不足時,難免會覺得精神不濟、頭痛不適,該如何才能緩解頭痛症狀呢?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頭痛時建議可按摩太陽穴、百會、風池、合谷、神門等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就有助改善頭痛不適。  過度疲勞時難免會感到頭痛不適,該如何才能紓緩?陳至奐醫師表示,建議可試著按摩以下幾個...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不論是幼兒、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任何年齡都有可能會開始出現睡眠呼吸暫停的現象,請留意孩子在睡覺時是否有焦躁不安的情況。 阻撓式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是最普遍發生的症狀,呼吸道阻塞或狹窄是其特徵,會導致打鼾並在睡眠時短暫停止呼吸。根據美國睡眠呼吸中止症協會的數據,全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