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原來藥物在上市之前要經過這些階段...

原來藥物在上市之前要經過這些階段...

 

甚麼是臨床試驗呢?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說明:為確保藥品安全及正確評估其醫療效能,藥品必須進行臨床試驗,據以獲得人體安全性與有效性之評估資料,臨床試驗為逐步推進的階段性 試驗過程,以非臨床試驗的結果為根據,依序進行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及第三階段臨床試驗。藥品上市後,方可進行第四階段的臨床試驗。在這裡簡單介紹給大家認 識一下喔!!

一般將新藥的臨床試驗分做四期:

第一期(Phase I)
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目的最主要在於尋找最佳的藥物劑量、給藥方式及研究可能發生之副作用,就是藥物對人體安全性及毒性的資料分析研究,並藉此找出人體所能接 受該試驗藥物的安全劑量,藉此決定進行第二階段試驗時所應採取的藥物劑量。此試驗通常是在醫院或臨床試驗機構中進行,以便密切監測受試者的安全。所能參加 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的人員相當有限,基於安全性的考量,第一期試驗大多數僅讓某些通常是男性健康受試者或者是用現有藥物均無法得到明顯治療改善的患者方才合 適參加這第一階段主要在人體所進行的藥物試驗。

第二期(Phase II)
當第一期試驗完成,並且得到新藥的安全劑量之後,第二期試驗將持續測試新藥對人體的安全性以及去了解評估此新藥實際的療效,最主要是針對藥物對特定疾病是 否具有療效同時監測可能引發的副作用等不良反應評估。就以用於治療癌症的新藥而言,第二期試驗通常會針對單一特別的癌症來做試驗。

第三期(Phase III)
第三期的試驗主要針對於新藥(或新的治療組合),與目前使用的公認藥物 (即現有的標準療法)做相互的比較,以了解此新的治療藥物或方法是否比現有的標準療法表現更好。凡參與這一期臨床試驗的病患,會隨機地被分派到新的治療組 合或是標準療法甚至有安慰劑對照組的其中一組昨為臨床測試。此階段需要非常多的受試病患參與,可能會有跨國或是多個醫學中心共同來執行,以達到統計上的意 義。當第三期試驗結束後,方可評估新藥是否能夠取代原有之藥物做治療,若可,藥廠便會申請藥品許可證的審查。

第四期(Phase IV)
也就是藥品上市後的後續追蹤研究。新藥獲得上市許可並開始使用於一般大眾病患身上後的這段期間,需持續監視以瞭解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情形,並確認是否會有罕見的藥品不良反應或慢性副作用之產生,以更加確定藥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知識就是力量‬ 看更多知識服務請點選
>>> http://www.goodknowledge.com.tw/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相關推薦

曾經有一些個案是因為人際關係不好,但測量發現其實社交狀況沒有問題,後來發現是臉「低張」,小朋友其實沒有生氣,只是不愛笑,除了臉部表情比較弱,看起來「冷若冰山」,所以不注意的時候看起來好像臉臭,但小朋友只是笑起來覺得累。   除此之外,講話含糊,笑的時候、會流下口水,或是發呆與玩玩具時,不...

閱讀詳情 »

一個35歲的年輕人,如果血壓從來沒高過,平均可以再活40年,但如果血壓高,沒有好好的去控制他,平均只能再活24年。血壓高如果沒有好好控制,就是少16年命而已。但是得了高血壓是否就一定要終身服藥呢?洪惠風醫師表示,高血壓研究最有名的所謂的「佛拉明罕」研究,這研究是由波士頓後面有個城市,有一萬兩千人的...

閱讀詳情 »

尿失禁不是疾病,但可能因為某些生理因素失調而讓尿液不受控制的流出來,往往也會造成患者的心理壓力與生理負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提醒,想要改善尿失禁問題,最主要應先瞭解尿失禁的主要原因,也可以嘗試從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等方式著手改善;但若症狀持續時,仍建議向醫師諮詢潛在病因與治療...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許多中老年人常因「血路不通」而肩頸僵硬、手腳麻木,若不積極控制血脂,恐引發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致命併發症。台北市泰安醫院營養師李錦秋表示,想改善血脂狀況,減重是第一要務,第二則是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 李錦秋營養師說,高血脂患者如果體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