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原來情緒和壓力也會造成胃腸疾病?!

文/吳明賢(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臺灣大學醫學系特聘教授兼主任)

身為胃腸專科醫師,每天接觸不同胃腸疾病的患者,除了遺傳及個人體質外,這些罹病的患者,共同特徵就是飲食與壓力失調。胃腸生病,人當然不舒服,連進食和心情都受到影響,生活更是被打亂。

我們胃腸醫學界常流行一句話:「胃為心之窗」,這句話一方面反映胃腸出差錯,會導致個案身體的病痛外,心理更是悶悶不樂;反過來則意謂情緒和壓力也會造成胃腸疾病。因此維持胃腸的健康,不僅關係身體健康,也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原來情緒和壓力也會造成胃腸疾病?!

雖然現代人食物不虞匱乏,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加上繁忙緊湊的生活步調,在在都使胃腸疾病的發生水漲船高。

董氏基金會已成立30年,在菸害防制、心理衛生、食品營養的衛教方向,對國人的健康貢獻,有目共睹。另外與國人健康有關的重要議題,也透過《大家健康》這本雜誌的發行,來做民眾的基本教育。每期內容中,對常見的醫療保健問題,介紹與分析皆相當中肯與深入,其成效有口皆碑。

其中在與國人胃疾病最常見有關的胃食道逆流和胃潰瘍陸續有不少的探討,不僅有基本知識的介紹,也有專業中、西醫師的訪談與求證。從疾病的發生、常見表現、如何診斷、正確治療到日常保養皆有詳實的報導。這些篇幅散布在不同期別的《大家健康》雜誌中,於發行的當時確實引起很大的迴響,然事過境遷,日後想要再找相關資料,卻常遍尋不著而徒呼負負,因此有必要重新將相關資料滙整出版。

想對胃食道逆流和胃潰瘍有進一步了解的民眾,可以從《大家健康》雜誌出版的《養好胃,身體自然變年輕!》一書得到初步的解答。除了對上述疾病介紹外,這本書另一特色是有很好的保健資料,而且兼顧中西醫觀點。

有道是「預防勝於治療」,醫師只能幫病患減少傷害,恢復健康,若想進一步促進健康,正確的保健知識及實際付出行動還是只能靠自己而非靠醫師或藥物。維持均衡飲食、養成運動習慣,規律作息,適時紓壓,皆是胃腸保健的不二法門。而養好胃,心情愉快,身體健康,當然人看起來會神采奕奕,自然變年輕!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曾柏亨/台北報導】暑假期間,許多家長會帶著孩子到親水公園戲水消暑,不過由於園區內經常人滿為患,水質不一定乾淨,日前就有1名男童在遊玩後的2周發現下體長出1顆不明物體,由於部位特殊,家長決定盡快就醫,檢查後確診是罹患菜花。中醫師黃慶雲表示,雖然菜花發作初期不痛不癢,但一定要盡早醫治,所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5歲罹患糖尿病的吳姓阿嬤,因一段時間沒有回診,醫師在吳阿嬤返診的時候關心,發現她的孫女看到苦瓜胜肽保健品可以降血糖的廣告後,買了一堆來孝敬老人家,因此她就將苦瓜胜肽與血糖藥混搭交替著吃;醫師聽了趕緊強調,保健食品非藥物,糖尿病患者千萬要遵循醫囑,避免造成身體更大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堅果種子是近年很夯的養生食物,像是核桃、杏仁、芝麻、開心果、葵瓜子、花生、腰果等,也有許多人會當作零食來吃,但你知道吃的「量」是對的嗎?攝取過量還是會導致體重上升,增加身體負擔。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高劭穎表示,國民飲食指南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3歲廖阿嬤洗澡時,發現右側「該邊」位置突然鼓起一團,雖然平躺或休息後腫塊便會自然消失,但每當久站或咳嗽打噴嚏時,又會感覺腫塊突出,令她相當緊張,擔心是不是長了「拍咪呀」,赴醫檢查後,確診為罕見的「股疝氣」,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後,才放下心中一塊大石。多產婦、肥胖易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