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半夜打鼾吵得要命真惹人厭!知道原因後...想不到會打呼的人這麼可憐!

半夜打鼾吵得要命真惹人厭!知道原因後...想不到會打呼的人這麼可憐!
&nb打呼嚕是睡得香?大錯特錯!這呼嚕聲可不只是吵到別人那麼簡單,更可怕的是它能要你的命。(網絡圖片)sp 
打呼嚕是睡得香?大錯特錯!這呼嚕聲可不只是吵到別人那麼簡單,更可怕的是它能要你的命。很多人打呼時間一長,就遇上心臟絞痛、記憶力下降、性功能障礙等等的痛苦事兒,最後甚至還會一睡不醒……這打呼,怎麼變成了致命危險?
 

想弄明白為何打呼嚕致命,得先知道這呼嚕聲到底是從哪來的。

打鼾大致可有以下幾類直接原因:

打鼾是由氣道狹窄氣流高速通過引起振動產生,那麼造成氣道狹窄的因素也就是打鼾的原因。

1、鼻部原因: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甲肥大,鼻粘膜充血肥厚、慢性鼻炎等。

2、咽部原因:扁桃體及腺樣體增大肥大,懸雍垂肥大,軟齶肥大低垂,舌體肥大。

3、先天性解剖畸形:下頜骨發育畸形(如小頜畸形),下頜骨後縮等。

4、機能性原因:白天清醒時氣道正常,睡眠時氣道周圍肌肉張力減低,加之仰卧時舌根後墜,造成氣道狹窄而出現打鼾。

專家介紹,除以上造成人打呼嚕的直接原因外,還有其它一些間接原因導致打鼾:

1、任何可引起鼻、咽喉等處氣道狹窄的因素都會促使打鼾發生,如氣道先天發育異常、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黏膜肥厚充血、扁桃體增生與腺樣體增生、下頜骨發育畸形或向後退縮、懸雍垂肥大、軟齶低垂、舌體肥大等等。

2、肥胖。肥胖患者頸部沉積了過多的脂肪,也是引起呼吸道狹窄而出現打呼嚕的原因之一。

3、睡覺姿勢。也有些患者白天時氣道無異常,睡覺時由於氣道周圍肌肉張力減低,加之仰卧位睡眠時舌根後墜,同樣可引起氣道狹窄,影響氣流的順利通過。

4、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酒及服用安眠藥如安定等也可以抑制呼吸,加重打呼嚕,甚至誘發睡眠呼吸暫停。此外,吸煙也可以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及水腫,而戒煙則可降低發生打呼嚕的危險性。

5、年齡。打鼾的發生與年齡也有關係,兒童及青少年中雖有打呼嚕,但比率較低;男性35歲以後,女性更年期後打呼嚕的發生率上升,這與老年肥胖、肌肉功能減退等因素均有密切關係。

6、遺傳。打呼嚕還與遺傳有關,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家族性打呼嚕的患者。

人在勞累時,軟組織也放鬆得比較徹底;或是枕頭不太合適,讓氣道有點扭曲,不那麼通暢,都可能造成打呼。但這樣的鼾聲都是正常的,休息好了、換個枕頭,氣道通暢了,鼾聲也就消失了。對這種偶爾的鼾聲,大家可以放心。

如果是病態的打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那可要警惕起來了。這個時候的氣道已經不只是「不通暢」的問題了,而是已經完全閉合,您就「窒息」啦。

如果一個人晚上睡7個小時,這7小時中呼吸暫停超過了30次,每次暫停超過10秒鐘,就是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了。但是並非所有的打呼嚕都是呼吸暫停,仔細觀察打呼嚕,會發現有些呼嚕聲中間有一小段兒是沒聲音的,這一小段兒就是呼吸停止的時間。

據估計,每5個打呼嚕的人中就有1個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只是很多人沒有發現罷了。如果一周7天有5天都打呼,就算得上是病態了,應該考慮干預。

雖然打呼嚕、呼吸暫停都是醫生診斷此病的重要標準,但其他一些重要的臨床表現也是醫生的診斷依據,譬如:夜間憋醒、心臟絞痛、醒時口乾、睡不解乏、白天嗜睡、記憶力下降、性功能減退等。順便說一下,其實不打呼嚕的人也會得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

 

via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日上午開放第25期疫苗追加劑預約。同時因桃園傳染鏈有學童確診,對於5至11歲幼童接種疫苗,指揮官陳時中坦言,「專家激辯中」同時說明國外研究結果。另外有診所詢問配合疫苗施打的醫療院所之處置費等補助,發言人莊人祥也提出解釋。 第25期疫苗預約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全球COVID-19冠肺炎疫情稍微緩解,但台灣周邊國家的疫情仍在升溫,不可不慎。Omicron雖偏向輕症,但傳染力強,仍不可忽視風險。近期不少人討論感染Omicron的症狀時,提到「腦霧」(Brain fog),內容大致上有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其實早在疫情前,大家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大疫年至今已有2年多,在2021年底橫空出世的Omicron曾因其快速傳染力使得全球一度緊張。Omicron自降重症率換取稍高的傳染裡,取代重症率偏高的病毒前輩Delta,造成東亞國家如香港、南韓、日本等國面臨新一波疫情。台灣有賴積極防疫政策與民眾配合,讓疫情逐漸趨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2)日新增2例本土個案,其中有2例為居隔中陰轉陽個案;另新增47例境外移入,其中包含20例落地採檢。 又有學生陰轉陽 國小電腦老師朋友也染疫 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2例全部屬於居隔中陰轉陽的案例,且屬於米迪幼兒園傳播鏈。1位是先前確診的國小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