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化療後患者防感染 注意食物衛生

化療後患者防感染 注意食物衛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位40多歲乳癌第三期患者,化療後,常吃魚肉希望能補足白血球,但卻未見效,反而造成感染腹瀉,因此發高燒住院;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指出,對於化療後的患者,因白血球低下,應把重點放在避免感染,尤其是飲食應注意衛生。

蘇裕傑主任表示,以化療的患者而言,因腸胃道吸收功能較差,飲食上應掌握好消化吸收的原則,避免過度烹飪;飲食上應以煮熟為原則,減少感染風險,尤其在海鮮類食物烹調上,講求鮮美,往往湯滾就關火,但海鮮裡頭的海洋弧菌仍未消失,不小心恐就把細菌吃下肚。

主任蘇裕傑進一步說明,飲食上除了應攝取多樣化的食物,像是米飯、麵食、燕麥片、薏仁等,多選擇未精緻加工的自然食材,另外也可多攝取蔬果,有效幫助提供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

許多民間傳統療法的習俗中,多會對某些食物提出禁忌的說法,其實只要注意食物的新鮮和衛生,且不隨意服用成分不明的食物,就能避免危害身體;蘇裕傑提醒,均衡飲食且配合運動,重要是能多注意飲食衛生,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50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6)日新增3例新冠境外移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3例各分別由菲律賓(第782例與第783例),與印尼(第784例)入境,都持有3日內核酸陰性檢驗證明登機,入境檢疫期滿自費採檢確診。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782例與第783例都是菲律賓籍20多歲男性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當出現消化不良或胃痛時,你也常自行吞胃藥以緩解不適嗎?小心長期過量服用,恐引起副作用。食藥署指出,胃藥擁有中和胃酸的制酸劑、減少胃酸分泌的抑制劑、胃壁黏膜保護劑、消脹氣用藥等多種功能性不同的特性,其中常見的為制酸劑,藉由弱鹼性的金屬離子中和胃酸,不僅療效快,安全性較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65歲的詹女士,膝蓋疼痛已經很多年,經X光檢查發現,膝蓋內側跟前側都三度退化,經過許多醫師給予服藥注射針劑等治療還是疼痛無法彎曲,造成生活不便,醫師建議要做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但是詹女士很多朋友開完,術後疼痛很久都不敢動,且膝蓋還是不太能彎,所以她很擔心要換人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高,因此政府積極地執行各項口腔癌防治工作。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楊奕馨研究員與國民健康署,今(2020)年7月於口腔腫瘤期刊《Oral Oncology》發表台灣檳榔嚼食盛行率有效下降的成果。口腔癌發生率高 全因嚼食檳榔惹禍台灣檳榔嚼食的問題一直是口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