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剛剛差點把玉米鬚丟掉!後悔死了!!原來玉米鬚居然也是寶...男女都該看看!

玉米鬚居然也是寶,細數玉米須的神奇藥用價值和功效!男女都該看看!!

剛剛差點把玉米鬚丟掉!後悔死了!!原來玉米鬚居然也是寶...男女都該看看!

相信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愛吃玉米,不過肯定有很多人不知道玉米須神奇功效。那麼,玉米須到底有哪些藥理作用呢?我國的醫學認為,玉米須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有利尿、降壓、降血糖、止血、利膽等作用!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玉米須的神奇功效吧!

 

剛剛差點把玉米鬚丟掉!後悔死了!!原來玉米鬚居然也是寶...男女都該看看!

 

玉米須為禾本科玉蜀黍屬植物玉米的花柱和花頭。玉蜀黍一年生草本,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收穫玉米時採收,曬乾或烘乾。玉米須常集結成疏鬆團簇,花柱線狀或須狀,完整者長至30厘米,直徑0.5毫米,淡綠色、黃綠色至棕紅色,有光澤,略透明,柱頭2裂,叉開,質柔軟,氣無,味淡。以柔軟、有光澤者為佳。

祖國醫學認為,玉米須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腎炎、水腫、急性膽囊炎、膽道結石和高血壓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玉米須含大量硝酸鉀、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種揮發性生物鹼。有利尿、降壓、降血糖、止血、利膽等作用。故以本品為主藥所組成之驗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廣泛……

 

玉米鬚主要化學成份】

含脂肪油2.5%、揮髮油0.12%,樹膠樣物質3.8%、樹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鹼0.05%。還含隱黃素、維生素C、泛酸,肌醇,維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蘋果酸、枸椽酸,酒石酸,草酸等。此外,還含大量硝酸鉀,a-生育醌。

剛剛差點把玉米鬚丟掉!後悔死了!!原來玉米鬚居然也是寶...男女都該看看!

 

【玉米鬚主要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降壓作用  3.利膽作用  4.降血糖作用  5.其他作用

【製藥膳,可治多種疾病】

1、肝硬化:玉米須,東瓜子,赤小豆,煎湯。

2、高血壓、頭昏腦漲:玉米須50g,菊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

剛剛差點把玉米鬚丟掉!後悔死了!!原來玉米鬚居然也是寶...男女都該看看!


3、眩暈:玉米須50g,煎湯代茶,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4、齒齦出血:玉米須50g,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多分鐘,1日內作數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5、咳嗽:玉米須30g,陳皮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6、咯血:玉米須50g,冰糖50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7、鼻衄、吐血:玉米須、香蕉皮各30g,山梔子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8、特發性水腫: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腫。玉米須50g,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可連飲服1個月。

9、黃疸(黃疸性肝炎):玉米須30g,茵陳蒿20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7天為1個療程。

10、膽囊炎:玉米須30g,茵陳蒿20g、蒲公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剛剛差點把玉米鬚丟掉!後悔死了!!原來玉米鬚居然也是寶...男女都該看看!


11、糖尿病口渴、多飲、多尿:玉米須50g,新鮮蕹菜150g,以清水適量煎湯去渣取汁。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內服。

12、腎炎水腫尿少:玉米須50g,黃精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13、膀胱炎、小便黃赤:玉米須50g,車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14、尿少、尿頻、尿急、尿道灼熱疼痛:玉米須、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飲。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15、尿血:玉米須50g,白茅根18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5天為1個療程。

16、產後腹痛:玉米須50g,水浸20分鐘,後水煎取汁。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服時可每次加入紅糖20g。治婦女產後小腹攣痛,服後痛止,且乳汁增多。


剛剛差點把玉米鬚丟掉!後悔死了!!原來玉米鬚居然也是寶...男女都該看看!

編後語:農民在收穫玉米時,大多把玉米須扔掉,其實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藥。最早藥用記載見於1476年的《滇南木草》,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中國藥典》1977年收載。為《中華人 ​​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材標準》1985版(一部)收錄的常用藥材品種。

 

---

via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4)日17時衛福部食藥署公告,8月3日完成牛津AZ疫苗581,400劑檢驗封緘,8月4日完成高端新冠疫苗86,910劑檢驗封緘;有關待補件高端疫苗食藥署研檢組組長王德原說明,廠商很急,我們也不會拖。 王德原表示,8月3日完成牛津AZ疫苗581,400劑檢驗封緘,8...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45歲賴先生任職電視台攝影記者,去年底出現步態不穩、肢體無力等症狀,更多次開車不慎撞到路樹,因驚覺恐不對勁,赴醫檢查果然確診為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一度評估僅剩1年壽命,所幸醫療團隊開刀切除腦瘤,搭配術後積極復健,奇蹟於半年內恢復行走能力,順利重返工作崗位延續職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高雄報導】40歲的年輕全職林媽媽(化名),無意間摸到乳房與腋下淋巴處疑似腫塊,機警就醫後確診乳癌2期,為了保有體力照顧小孩與家庭,治療過程中,同時接受癌疲憊合併治療,最終順利完成治療;醫師提醒,許多不適症狀幾乎都會伴隨著化療產生,若能提早因應、預防,有助於病人如期完成治療,獲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男性在家庭、事業裡,擔負著多種角色和責任。爸爸在許多人的心中總是有一種強壯可保護家人的形象,時常忙錄於工作,卻忘了關心自己。還有一種特別的現象,不論是老、中、青任何一輩的男性,在健康方面的自我感覺良好的比率都比女性高。 常常是對小病狀不在意或是覺得還能再撐一下,也不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