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刮腋毛的迷思大公開!!沒想到體毛旺盛的原因和「卵巢」、「乳腺」有這種關係!!

刮腋毛的迷思大公開!!沒想到體毛旺盛的原因和「卵巢」 「乳腺」有這種關係!!

   古人對女性肌膚的最高評價莫過於「宛若凝脂」。這不是一般的要求,除了要白皙,還要光潔,於是過重的汗毛就成了罪過。

 

  國外有人曾做過一些統計:15-44歲的正常女性,30%有小須,9%頰部汗毛明顯,6%面部兩鬢以下毛髮較濃重,前臂與小腿毛髮較黑較粗者分別為30%和70%。


  怎麼判斷體毛是否過多?

  不少女生在唇周、下頜、大腿、小腿、雙臂等處長出密密匝匝的毳毛,呈男性樣的毛髮分佈,眉毛黑濃,陰毛向腹部甚至臍部發展,這種現象就是醫學上所稱的「多毛症」。多毛有礙容顏和體表美,多毛的女生內心總感到不安,想方設法地去「脫毛」。出現多毛現象,重要的是找出致病因素,對症下藥才是良策。

 

  多毛有時是卵巢疾病的表現。

  姑娘們脫毛前,先得瞭解一樣疾病:多囊卵巢綜合徵。這種疾病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汗毛加重,尤其在小腿、手臂、腹中線、外陰及肛門周圍等地方,毛髮分佈有男性化傾向。然而出現這些症狀,很多人不會意識到要去婦科或內分泌檢查,而去了皮膚科或美容院,以致於延誤了病情。

 

    醫生說,此病不隻影響個人形象,它還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遠期危害——因多囊卵巢綜合徵長期閉經,無排卵,子宮內膜持續接受雌激素的刺激,無孕激素對抗和週期性內膜脫落,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增加,同時多囊卵巢綜合徵常存在胰島素抵抗,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發病率增加。該病病因尚不明確,現代化生活方式、遺傳因素都對它有影響。

 

    女性多毛多為遺傳、疾病、激素分泌過旺等因素所致,少為人知的是,某些藥物也能導致多毛。這些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是非激素類藥物:

  不含激素的藥物所以能致多毛,機理在於其進入人體後有可能會影響到肝臟分解滅活雄性激素的功能,若長期作用,體內雄性激素形成過多,進而導致多毛。這類藥物範圍很廣,主要有抗生素類藥:常用青黴素、鏈黴素的少數婦女的四肢和軀幹各部可多毛;

 

  解熱鎮痛藥中的苯惡丙芬、安定類藥中的甲硫噠嗪、利尿藥乙酰唑胺可出現黑毛;血管舒張藥二氮嗪等可致少女多毛,但對成年婦女影響不大;抗癲癇類藥物如苯妥英納,能致四肢多毛,某些中藥如補骨脂等具有激素樣作用,亦可致多毛。

 

  

    二是激素類藥物:

 

  人的毛髮生長是受內分泌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影響的,某些患病婦女使用含雄性激素的藥物,會直接引起多毛現象。如雄性激素中的甲基睾丸酮、丙酸睾丸酮、苯乙酸睾丸酮等,這些藥物常用於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更年期綜合徵、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用藥後致多毛的作用很明顯,特別是青春期少女和更年期婦女比其他女性要多見。

 

   汗毛不會越刮越重。

  很多人擔心刮毛、拔毛會導致體毛長得更粗、更密、更黑。其實,人的毛囊自打出生時在數量上就是固定的,因此不存在越刮越密的問題。而體毛的顏色和局部內分泌有關,也不存在越刮越黑的問題。不過,這些做法會刺激體毛進入下一個生長期,因此體毛容易再長出來。其實,從生理的角度講,毛髮是有益於身體的,如果沒有特殊需求,最好還是讓體毛自然生長。

 

網絡上卻流傳著「刮腋毛易導致乳腺癌」的說法,這個警告乍看起來頭頭是道,但只要仔細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它其實漏洞百出。

 

排毒?和排汗完全無關嘛

 

不少流言的慣用伎倆都是首先提出一個虛假的前提,然後用看似正確的邏輯推理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例如這則流言就首先認定「排汗受阻會導致排毒受阻,最終導致癌症發生」。

 

在現代醫學裡很難為「排毒」找到合適的定義。如果將致癌物質認為是「毒」,那麼我們身體內大多數毒素都是由血液運輸到肝臟或腎臟代謝清除的。這些「毒素」或經由膽汁隨糞便排出或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流言中提到的「膝蓋後方關節、耳後、腋窩等主要排毒區域」實在是無從談起。

 

除了肝腎之外,淋巴結負責消滅體內細菌或其他病原體,同時也能清除部分對身體健康有危害的物質。但淋巴結清除「毒素」的機制不是出汗而是免疫介導的,代謝產物通過淋巴回流最終也是進入血液系統的。實際上,淋巴結根本不與汗腺直接連接。汗腺存在於皮膚之中,而非淋巴結內。

 

排汗是人體正常的生理過程,它可以調節體溫、保持皮膚濕潤,同時排出極少量代謝廢物。不過汗液的99%以上都是水,剩餘極少部分溶質包括礦物質、乳酸、尿素及其他極微量的代謝產物。這些溶質中絕大多數來源於血漿,但濃度遠低於尿液,因此所謂出汗的「排毒」作用十分有限,局部排汗受阻很難對人體代謝造成顯著影響。

 

阻礙排汗?刮腋毛無罪 

「刮腋毛會使得排汗受阻」是流言中所認定的另一個「事實」。但實際上,從毛囊結構上不難發現,刮腋毛並不會影響汗腺的結構,也不會阻礙排汗。

 

汗腺包括排泄汗腺和頂漿汗腺兩種。排泄汗腺遍佈全身,直接開口在皮膚表面,排汗功能與是否刮腋毛無關。頂漿汗腺則分佈在腋下、陰部、乳暈等處,開口與毛囊相通,分泌的汗液相對較為粘稠,這種分泌液在皮膚表面的細菌作用下會形成特殊體味,嚴重的就是我們常說的狐臭。由於刮腋毛只是剃除了毛髮在體表的部分,並不破壞毛囊深層結構,因此對頂漿汗腺的分泌影響也十分有限。不少有體味(狐臭)的患者即便刮除了腋毛,但體味依舊濃烈,要借助止汗劑與除臭劑才能勉強掩蓋體味。

 

當然,需要提醒的是,對於採用物理方式刮除腋毛的人來說,如果因為刮腋毛不當造成皮膚的破損,確實容易引起感染、毛孔阻塞,有可能對排汗造成一定影響。所以,最好使用清潔鋒利的剃毛工具,剃毛前充分濕潤並適當使用潤滑產品對避免劃破皮膚也有幫助。同時切記不要與他人共用剃毛工具。

 

腋窩淋巴結與乳腺癌

 

流言還聲稱幾乎所有的乳腺癌都是發生在乳房外側上方的區域,因為這裡是排毒淋巴結的所在地。臨床上以乳頭為原點,畫橫縱軸將乳房分為四個象限,外上象限乳腺癌原發灶發病率確實最高,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對此的解釋是,這很可能只是因為該像限乳腺組織最多而已,其發病比例和乳腺組織在外上象限分佈的比例類似,和淋巴無關。

 

臨床上以乳頭為原點,畫橫縱軸將乳房分為四個象限。

 

值得一提的是,腋窩淋巴結與乳腺癌的淋巴轉移(注意,不是原發癌灶)確實有密切的聯繫。乳腺癌淋巴結轉移大多都發生在腋窩淋巴結,但這依然與所謂的「腋窩淋巴結儲存毒素」無關,而是由乳腺淋巴回流途徑決定的。

乳腺周圍分佈著眾多淋巴結,乳房組織產生的大部分淋巴液都是經胸大肌外側緣淋巴管先流至腋窩淋巴結,再流向鎖骨下淋巴結。因此大部分的乳腺癌淋巴轉移也都發生在腋窩淋巴結。

 

結論:謠言粉碎


刮腋毛導致乳腺癌的謠言無論在論據還是結論上都是站不住腳的。目前並無臨床證據支持刮腋毛會致乳腺癌,也無研究表明乳腺癌發病位置同刮腋毛有關。刮腋毛在審美上是好是壞因人而異,但依據目前的醫學認識,選擇刮腋毛的人不必擔心會對乳腺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吐槽:「男人之所以比較不會得乳腺癌的原因是他們從未剃掉腋毛」恐怕是謠言裡最無厘頭的論據了。乳腺癌的發生受到遺傳、外部環境、乳腺組織含量,雌激素等多方面的影響,這些因素對男女都有作用。男性乳腺組織含量遠小於女性是男性較少患乳腺癌的主要原因。罹患會導致體內雌激素大量分泌的疾病的男性,其乳腺癌發病率也會大大增高。一些含有可能影響雌激素代謝物質的化妝品也因此被質疑。

via

大學生情侶同居2年做8次人流,女孩每次都流淚...
刮腋毛的迷思大公開!!沒想到體毛旺盛的原因和「卵巢」 「乳腺」有這種關係!!

相關推薦

(圖來源collective-evolution) 近日霾害、懸浮微粒(PM2.5) 濃度更是高到拉警報 小編中午吃飯出去一下就覺得呼吸道不舒服,這讓我想到媽媽年輕時在紡織工廠清肺的經驗,紡織工廠充斥微小化學纖維或棉絮,當時工廠時常煮豬血湯或鴨血湯給她們喝,定期也會發放牛奶,所以小編只要待在二手菸...

閱讀詳情 »

我們的鼻孔入口的位置會有一些毛囊,平時會分泌一些分泌物用以潤滑及保護鼻子內部,當分泌物乾燥時,就變成了鼻屎了,倘若所呼吸的空氣不乾淨(如灰塵等),而鼻屎顏色就會呈現深色。有許多經驗告訴我們別太常挖鼻屎,因為無論科學研究還是臨床實踐都證實,挖鼻屎更容易讓人得病。鼻腔位於人體面部的「危險三角」區。一旦細...

閱讀詳情 »

癌症有救了!原來腫瘤的剋星是它!太出乎預料了...後悔太晚知道!分享救萬人!   荸薺可以化包塊(現在叫腫瘤),這是陳醫師外曾祖父多年行醫傳下來的秘方。外曾祖父在民國時是地方名醫。那時由於戰亂,很多求醫的人家境貧窮,所以外曾祖父特別注意研究用價格低廉的草藥甚至食物來治病的方法,每收奇效。他...

閱讀詳情 »

秋冬是感冒跟流感的高峰季節,嬰幼兒、孕婦、慢性疾病患者、重大傷病患者以及六十五歲以上者為高風險族群,因此請記得要盡快接種流感疫苗。當然除了施打疫苗之外,還有許多小妙招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力,幫助我們成功抵禦流感。 1.多喝水補充足夠的水分是最重要的,因為水分約占人體全身六到七成左右,因此缺水就會影響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