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忘記!看醫生也有「衣容禮儀」要注意

 


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做什麼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禮節」,無論是吃飯、作客、工作都要注意不同的禮節,就連看醫生也有該注意的禮貌。就醫時,咳嗽、打噴嚏應該要帶口罩、看牙時注意口腔氣味、衣著上也要輕便方便穿脫,這些都是需要注意也常容易疏忽的就醫禮節。
 
雖說禮貌很重要,但許多人卻常容易忽略或忘記,這樣不僅對醫護人員不尊重,同時也損害自己的教養。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http://www.pollster.com.tw﹞在7/26就特別針對了「就醫禮節」進行了市場調查。
 
近六成民眾 看牙醫前必先刷牙
看牙醫時,口腔氣味是最直接會影響到牙醫師,因此看牙醫時是否會有先刷牙的習慣呢?調查顯示,有58.4%的受訪者表示「會」先刷牙,另外有31.8%則表示「盡量,但不一定」;「不會」的僅有9.8%。由此可知,有高達將近六成的民眾,在看牙醫前一定會刷牙,因為可能剛用完餐或者吃了氣味重的食物之後去看牙醫,若一張口氣位不佳,其實也相當尷尬,因此看牙醫前最好先刷牙,一方面將口腔內部清理乾淨,另一方面也保持好口氣。
別忘記!看醫生也有「衣容禮儀」要注意
 
別忘記!看醫生也有「衣容禮儀」要注意
看醫生時您會注意自己的衣容禮儀嗎?結果顯示,有45.2%表示「會」注意,而有37%則是「不會注意」,「特殊科別才會注意」則有17.8%。看醫生的時候注重衣容禮儀,不是要打扮得體或者穿著花枝招展,而是必須要輕便簡單,方便讓醫生進行檢查,否則穿著太過複雜、難過,不僅醫師檢查不便,也造成自己的困擾。
別忘記!看醫生也有「衣容禮儀」要注意
 
從性進一步分析則發現,男性看醫生時比較不會去注意衣容禮儀﹝不會,男性42.2%,女性32.6%﹞。因為對男性而言,平常穿著可能就不會太複雜,選擇性也不多,不像女性的服飾有較多的設計或者不同穿法,加上男性也不會化妝,因此男性就醫比較不需要去注意到衣容上的禮儀。
別忘記!看醫生也有「衣容禮儀」要注意
 
想當然爾!注重衣容禮儀者 看牙前必刷牙
若將看牙醫前是否刷牙與就醫是否會注意衣容禮儀進行交叉分析,結果發現會注意衣容禮儀的的,通常看牙醫前一定會刷牙﹝會刷牙58.8%,盡量但不一定29.4%,不會刷牙15.2%﹞,而不注重衣容禮儀者,不刷牙的比例也最高﹝會刷牙25.6%,盡量但不一定48.2%,不會刷牙67.4%﹞。
別忘記!看醫生也有「衣容禮儀」要注意
 
此調查針對波仕特線上市調網15~65歲會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為1066份,調查時間為2012/7/26,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為3%。執行方式是波仕特線上市調網(Pollster Online Survey)透過網站市調平台,針對會員進行抽樣調查;由波仕特發送email邀請會員填寫波仕特所發佈的問卷,進行市場調查及市場訊息搜集。波仕特會員皆經過手機簡訊與email雙重認證通過,樣本資料可信度高於一般網站會員。
 
波仕特線上市調網為美商全通行銷集團成員,上網搜尋「美商全通」。
 
 
 
 
 
加入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
最IN的即時民調
讓您隨時發表您的想法、心聲!
最新、最多元的市調新聞發表
囊括消費、娛樂、健康、飲食、科技、生活、產業、投資...
讓您掌握最新市場脈動!
填答問卷,還有PO元回饋、禮券、禮品等多樣好康送給您
 
 
 
更多更新的市調結果都在波仕特線上市調別忘記!看醫生也有「衣容禮儀」要注意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今年46歲的陳女士,平日規律運動,沒有抽菸習慣,5年前因睡覺打鼾就醫,意外發現左邊肺部有1.8公分、右邊肺部1.3公分的腫瘤,確診為晚期EGFR基因突變型肺腺癌。因姊姊一句「放心治療,錢的事情不用擔心」,她積極配合醫師進行雙標靶治療,治療迄今近4年,打破過往一線治療約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線性提拉打造高挺鼻 社群媒體展現美麗自我相較於西方國家,大多數亞洲人臉部天生較無立體度,尤其社群媒體發達,為了隨時都能拍出美照,擁有一個高挺俏鼻更是不可或缺。但每個人的鼻子天生不一樣,可能是鞍鼻、低鼻,也可能是蒜頭鼻或波浪鼻,如果對自己的鼻型不夠滿意,該怎麼辦?高雄醫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長期服用慢性病藥品的銀髮族,可能造成胃痛、脹氣或是便秘?針對腸胃問題長輩可能會拿出自己常吃的胃藥或止痛藥來緩解身體不適,但這樣並未解決問題,家人應注意銀髮族長者的腸胃問題,是否為平時吃的用藥所引起?藥害救濟基金會整理了銀髮族常用的藥品,讓民眾瞭解可能導致腸胃不適的原因。銀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適當的按摩可以幫助新生兒睡得更好,改善新生兒的健康,同時有助於建立親子間的聯結和依附關係。近年的研究更發現: 早產兒被撫觸時除了能有更好的神經發育、降低敗血症風險,更減少住院時間和新生兒壓力。另也有研究指出母親學習和進行嬰兒按摩的歷程,有助於提升母親養育子女的正向態度。早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