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初期無明顯症狀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按時就醫

初期無明顯症狀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按時就醫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以下簡稱CML)是第9、22對染色體轉位,產生致癌基因(BCR-ABL),導致血液或骨髓內不正常的白血球過度增生,進而影響骨髓造血功能的惡性疾病。台灣每年約有200例新增病例,症狀包括脾臟腫大、貧血、疲累、食慾不振等,不過,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沒有明顯症狀,是健檢發現白血球偏高、腹部超音波顯示脾臟腫大,進一步透過血液分子學檢測或是抽骨髓檢查後才確診。病情嚴重度共分為三階段:慢性期、加速期及急性期,9成病人是屬於慢性期。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威宇表示,由於現代醫學科技的進步,CML的治療與追蹤已經進入到分子醫學的時代。治療的部分,已經從過去的化學治療和骨髓移植,進步到口服標靶藥物。
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基利克膜衣錠(imatinib)的10年存活率已高達8成以上,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目前在台灣有兩種,尼洛替尼膠囊(nilotinib)和達沙替尼片劑(dasatinib)治療效果更勝第一代,存活率預計會更高。疾病追蹤的部分,目前建議病人每三個月需要抽血進行分子學定量檢測,監測體內費城染色體基因檢測(以下簡稱BCR-ABL)的含量是否有效地被藥物抑制。
有部分研究顯示,如果能將體內BCR-ABL含量降低至國際標準值0.0032%以下,並維持在技術編碼(MR4.5)兩年以上,有機會可以停止藥物治療,這仍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試驗證實其可行性,所以在此之前,務必要遵從醫囑按時服藥。陳威宇主治醫師表示:CML的治療過程之中,遵照醫囑按時服藥是相當重要的,臨床研究證實,服用藥規律性較差的病人,預後進入急性期或加速期的人數多於服用藥較規律的病人,達到治療目標的人數也較少。
即使服藥期間出現惱人副作用,陳威宇醫師提醒,千萬勿自行調整藥量、甚至停藥,易增加復發和治療失敗的風險。治療期間建議與醫師充分溝通並按時服藥、定期追蹤,就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46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癌友在進行化療與放療時,若是出現副作用,其實可以透過日間延長照護來抗癌。就有一名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中年男子,因為身負家中主要經濟來源,但是在接受治療時,因為化療的副作用,讓他非常累且疲倦,致使無法工作;所幸在接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日間延長照護後,很快的就緩解副作用,並改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2017年「台灣國際醫療展覽會」與「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於今(18)日圓滿閉幕,雙展同期於世貿一館展出,吸引超過千名國外買主來台觀展,展覽四天共有超過5萬人次進場參觀。外貿協會因應政府政策,洽邀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印尼等東協國家重要買主來台採購...

閱讀詳情 »

酵素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五大營養之一,它是維持身體正常功能、消化食物及修復組織等必需的物質,對人體來說是很重要的,不僅攸關著身體的壽命及老化,酵素由蛋白質構成,它們參與幾乎所有的身體活動。人體無法利用食物中原有的酵素,必須由人體自行分泌消化酵素。酵素是在體內進行「分解」、「合成」、「吸收」、「排泄」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