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政策 將於半年內檢討

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政策 將於半年內檢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年積極推動分級醫療與落實雙向轉診,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健保署規劃「分級醫療六大策略廿四項配套」,會在上路後的三個月至半年間蒐集民眾意見及專家建議,進行修正及精進各項措施,同時進行政策的評估,進行滾動的檢討,讓台灣的分級轉診制度更能穩定上軌道。

新制上路民眾疑問仍多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已於本月15日上路,鼓勵民眾透過轉診可節省荷包,但仍有不清楚如何選擇厝邊的好醫師?會不會經過轉診反而讓小病變大病的疑慮?聲評坊執行長陳逸群指出,目前許多民眾對於轉診的疑問,排名首位的是不清楚如何尋找「厝邊的好醫師」?也有人質疑診所的醫療品質,萬一運氣不好,踩到地雷怎麼辦?另外,基層院所是否會擔心病人流失,寧願hold在手上不願轉診?

可相信基層醫師醫療品質

對此,身為開業醫師的黃啟嘉表示,所有醫師在醫學訓練過程都經過全科教育,而且大部分是從大醫院的主治醫師或主任才出來開業,如果外界認為到診所就醫就會誤踩地雷,這是不合邏輯的,因為到大醫院也可能被誤診。相較於大醫院的醫師還要兼顧教學與研究工作,反而是基層診所具有方便性、可近性及全面性優點,民眾應可相信基層醫師之醫療品質。

建議APP具有更多查詢功能

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醫師曾家琳則補充,目前坊間有所謂「百大名醫」,但她認為未來若出現「百大診所」則顯然會誤導民眾。她建議健保署現有的「健保快易通」APP應該具有更多可供民眾查詢的功能,包括是否參加糖尿病試辦計畫、施打疫苗等,作為民眾尋找厝邊好醫師的參考。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本項政策推動是否真會影響民眾就醫行為並達預期政策效益,需有定期之政策評估,並設定評估指標。

依疾病需要就近選擇就醫場所

蔡淑鈴副署長表示,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的目的,就是鼓勵民眾依疾病治療需要,就近選擇適當的就醫場所,有病先至基層診所就醫,經醫師專業診療後,如需轉診,則轉至其他專科醫師或醫院照護,受理轉診醫院都會保留門診部分名額並迅速安排就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年約八十歲的阿伯有一天突然無預警在浴室昏倒,家人看到了,急忙將阿伯送至醫院急診室急救,醫師檢查發現,阿伯有胃潰瘍、胃出血,所以產生嚴重貧血,血紅素指數只剩8g/dL,成年男性的正常血紅素指數為13g/dL以上,兩者差距甚多,初步了解原因後,醫療團隊便展開緊急救治。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你知道喝酒隔天開車,還是有酒駕風險嗎?據調查發現,有超過五成的人有沒有意識到飲酒隔天自駕也有酒駕危險。為了避免意外成為酒駕者,交通部部長林佳龍推廣「隔夜醉」觀念,呼籲民眾喝酒後必須有充分的休息時間,避免宿醉駕車。台灣知名車隊營運長周恆倫也提醒,記得喝酒不開車,酒後要改搭...

閱讀詳情 »

★愛吃又不愛動的人,血管老化得最快 活到40、50歲時,經常會聽到身邊的親友因為中風而臥病不起,或因心肌梗塞過世,令人不勝唏噓;也有許多人看到新聞報導同世代的運動選手或明星猝死,害怕自己也會有同樣的下場而驚慌不安。 「中風」或「心肌梗塞」會突然侵襲原本平靜的生活,此類疾病起因於血管老化,也就是在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水晶體清澈變渾濁 眼睛老化白內障逃不掉白內障是每個人老化的必經之路,水晶體就像眼睛的相機鏡頭,聚集光線於視網膜、調節看遠近清晰度、過濾紫外線等等。眼科診所胡裕昇醫師指出,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從清澈透明變得渾濁,視力就會變差,伴隨色彩鮮豔度降低、夜間視覺有光暈等等。白內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