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共用牙刷比性行為危險! C肝病毒相互傳染

共用牙刷比性行為危險! C肝病毒相互傳染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為了方便,不少人都有與他人共用牙刷的經驗,但是你知道嗎?共用牙刷感染C型肝炎的機率竟然比性行為還高!
共用牙刷比性行為還危險?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台大內科教授高嘉宏表示,C肝主要的感染途徑與體液傳染有關,因此開刀、輸血、共用針頭、穿耳洞、性行為、刺青、紋眉等,只要器械消毒不全,接觸到被污染的血液就可能染上C肝。
高嘉宏教授更發現,每年配偶感染C肝的機率為0.23%,令人驚訝的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竟是共用牙刷而非性行為。對此,教授解釋,固定性伴侶且維持安全的性行為,感染C肝的機率不高,反而是共用私人衛生物品,因體液交換致使感染機率較高。
C肝無疫苗  比B肝還可怕
在台灣,每45分鐘就有一人因肝病死亡,在亞洲國家當中,是高盛行率地區,同時,台灣每年接受治療的人數增加,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C肝,卻比B肝更易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但目前,對於C肝無疫苗可使用,僅能靠「阻斷」來預防。可喜的是,有許多口服藥品問世,不需打針、療程短、副作用少,治癒率近100%。
C肝不只傷肝  全身壞光光
台大醫院內科部暨肝炎研究中心教授劉振驊強調,C肝病毒不只會傷肝,還可能引起全身病變,如血管慢性發炎。C肝病毒潛伏期約兩個月,有八成機率可能演變成慢性肝炎,但因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發現時往往已晚,因此,教授呼籲,若有感到疲倦、皮膚、免疫系統等變化,應及早抽血檢查,而確診病患應定期追蹤檢查才能避免惡化。
肝指數正常  我就沒問題?
劉振驊教授解釋,此為迷思,是否感染C肝與肝功能無關,必須經過抽血檢驗,透過血清標記顯示的抗體有無,跟病毒量(HCV RNA)的存在有關,若血液中有病毒存在即為陽性。
C肝治療如化療  痛苦難耐
臨床上治療是以清除C肝病毒,降低肝臟發炎與纖維化,給予干擾素與雷巴維林,雖干擾素對亞洲人效果佳,但伴隨而來的副作用、治療時間長(48週左右),使病患卻步。以C肝基因型第一型為例,治癒率約有8成,但發燒、掉髮、皮膚出疹、食慾低下,成了治療絆腳石,加上治療時間約半年,需等待半年後還能確認是否治癒,讓病人拒絕治療。
新藥問世  快速擺脫疾病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已有藥品找到肝病罩門,讓病毒無法複製,便能輕鬆清除病毒,因此治癒率大為提高,療程短(約12週),副作用少。對此,劉振驊教授表示,C肝治療原則為儘早治療、根除病毒,一旦治癒就可降低肝炎、肝硬化與肝癌等肝病三部曲的折磨。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97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本土個案原侷限在華航群聚事件,今(11)日突然新增6名本土個案,衛生單位無法掌握感染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強調,台灣已經在社區感染階段,一夜間宜蘭縣匡列35名接觸者,新北市匡列115名接觸者,由檢驗Ct值研判都在早期發病階段,是否有其他感染者衛生單位緊急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0歲張先生十多年來抽菸、喝酒、嚼檳榔樣樣來,去年因右側舌頭出現潰瘍,確診舌癌,療程結束後他決心徹底戒除惡習,但日前再因左側嘴巴痛到張不開、出現白斑及潰瘍,確診為頰黏膜癌,所幸及早發現,仍有治癒機會。抽菸、喝酒及嚼檳榔 罹癌機率高達120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7例新冠本土病例,除1例(案1201)與華航事件有關外,其他6例都沒有明確感染源,5例在宜蘭線羅東鎮確診,1例在新北市蘆洲區確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已經是社區感染中,可能有隱形帶原者,社區防疫警戒提升至第2級。 華航群聚再增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牙齒不僅是一個人的門面,更是享受美食重要的工具,反之若缺牙,除了咀嚼功能變差,長期下來會干擾營養吸收,甚至連臉型都會跟著改變,大大影響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缺牙的治療選擇除了活動式假牙或做牙橋,愈來愈多人偏好做植牙,然而植牙畢竟是個手術,有許多項目需事先評估,藥害救濟基金會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