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八個危險行為最易患上肝癌!

近年來流行的「紅酒、白酒、啤酒混喝」現象讓健康專家很是憂慮。因為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有大量研究顯示,酒精與肝癌有着密切的關係,而且,飲混合酒的人,患肝癌的機率比飲溫和酒或不飲酒的人高出5倍。

八個危險行為最易患上肝癌

  這是因為,各種酒的酒精含量不同,一會兒喝啤酒,一會兒喝白酒、葡萄酒,身體對這樣的不斷變化難以適應。更重要的是,各種酒的組成成分不盡相同,比如,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與白酒混喝,會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滲透作用,對肝髒、腸胃和腎髒等器官的刺激和危害就會更加強烈。

八個危險行為最易患上肝癌

  誘發肝癌的8個危險因素

  其實,生活中,除了酗酒外,導緻肝癌的危險因素還有很多,大家可別以為隻要不混着喝酒就萬事大吉了,以下行為要是沾上邊了,肝癌你一樣逃不掉。

  1、過度吸煙:煙中含有的尼古丁和酒的代謝產物乙醇對肝髒來說極其不利,是導緻疾病、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2、食用加工食品:這些「食物」通常是熱量高、缺乏營養素、高澱粉及高脂肪,並且充滿化學物質,對人體的肝髒是百害而無一益。

  3、愛吃油膩食物: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之一。適當地攝入含脂肪的食物可以供給我們人體以能量,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但是,吃太多脂肪含量高的油膩食品則是健康飲食的禁忌!

  4、胡亂吃藥:除了醫師處方藥,避免自行服用其它藥物,因為服用多種藥物容易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肝髒代謝藥物能力。有肝病的人就醫時,應告知醫師他目前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以做為醫師處方時的參考。

  5、染上吸毒:肝髒是人體的「化工廠」,人體吸收的各種物質的轉化、合成都是由肝髒來完成的;肝髒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負責分解人體吸收的有毒物質。前面講的酒精、藥物都有可能對肝髒造成一定損傷,更何況是我們聞之變色的「毒品」呢!

  6、睡眠不足:如果睡眠不足,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這樣就會引起肝髒血流相對不足,影響肝髒細胞的營養滋潤,導緻抵抗力下降。對於這些感染乙肝病毒的人來講,原本已經受損的肝細胞將難以修複並有可能加劇惡化。

  7、久坐不動:關節、肌腱、韌帶屬於肝係統,是肝髒賴以疏洩條達的結構基礎、重要通道。久坐不動令許多人關節肌腱韌帶僵硬,失去柔韌靈活,使肝疏洩條達係統內的通道不暢通。所以,我們經常會覺得,越是坐着,越是不運動,人就會越是鬱悶或脾氣暴躁。

  8、七情鬱結:肝氣鬱結或快或慢會反映出一係列軀體疾病、胃痛、腹痛、便爛、頭痛、胸悶、月經不調、乳腺增生、子宮肌瘤、色斑、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等等。一般人往往經不起多次大怒激憤的情緒衝擊,會導緻肝氣橫逆、肝陽暴漲,太傷肝太傷人了。

八個危險行為最易患上肝癌

  如何預防肝癌

  如果能夠做到自己做主進行預防肝癌,可以在自己的可控範圍內盡可能做得更好,每改掉一個不良習慣,你就會遠離癌症一步。具體的防癌方法如下:

  1、首先遇事心態要調整好。葉永安指出,有家族史的人,感染乙肝病毒,又不好好控制的話,轉肝癌的幾率是一般人的20倍,如果再加上心態不好,這個幾率就更高了。

  2、要保持健康的體重,不要過瘦也別肥胖,以防止營養不良或脂肪性肝炎。

  3、把家裏黴變的食物堅決扔掉,污染這些食物的黃曲黴毒素會導緻肝癌的。吳孟超院士指出,肝癌高發地區,黃曲黴毒素污染程度高於其他地區。所以要多吃新鮮食物。

  4、此外,定期查體是肝癌早發現的最簡單方法,三位專家都建議大家要定期體檢,尤其是高危人群(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最好每半年進行一次肝癌篩查,到大醫院或體檢機構做就可以,隻需查兩項,一項是甲胎蛋白,一項是做B超,前者的費用是20元,後者是30至60元。

相關文章閱讀:

怎麼吃肉可防癌!12種食品防癌新搭配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1069

相關推薦

幼兒呼吸道異物阻塞是很常見的意外事故,若為明顯可見之異物阻塞時可嘗試立即移除,但若嗆食異物位置不明,家長又該如何處理?林口長庚耳鼻喉科部林婉妮醫師說明,若無法以明確判斷阻塞異物時,臨床上初步會先拍攝胸部X光片檢查是否有可疑的肺部病灶或是異物阻塞跡象,接著採用軟式支氣管鏡或斷層掃描判斷異物位置,再依情...

閱讀詳情 »

堅果、瓜子天然又營養,但對幼兒來說居然可能潛藏窒息危機?林口長庚耳鼻喉科林婉妮醫師表示,5歲以下孩童因為咀嚼功能不完全,異物嗆入氣管機率較高;大體積異物恐出現立即性窒息風險,但小體積異物阻塞也不容忽視,恐因症狀不明顯反而容易引發慢性肺部感染症狀!因此,林婉妮醫師呼籲,強烈建議5歲以下幼兒不要餵食乾果...

閱讀詳情 »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文萬欣 新店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文萬欣指出,剛出生的寶寶,大都解不成形的軟便或略帶水狀的便便,到一歲左右,便便才會逐漸成形。一歲前,喝母奶和喝配方奶的寶寶,排出來的便便稍微不同。喝母奶的寶寶,便便顏色比較偏黃,形質屬於水水...

閱讀詳情 »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吳婦產科院長吳瑞文 關於生產這件事,如果可以按著正常程序來,總是穩當一點。萬一寶寶急著要出來,可能會發生一些「麻煩事」,不過,若能做對一些事,仍可降低母胎所承受的風險。   關於早產‧要知道的事 若不滿37週就出生,稱為「早產」。吳瑞文醫師指出,由於早產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