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愛美是女人的天性,然而不少男性也喜歡把自己裝扮成女性的模樣,戴上假髮、畫上大濃妝、再穿上美麗的衣裳,從外觀上看,實在很難讓人分辨出他們真正的性別。社會對「偽娘」往往會有刻板印象,但現在已經有不少研究證實,「變性慾症者」的大腦結構和一般人有很大的不同。
台北榮總教學研究部謝仁俊教授指出,透過功能性神經連結磁振造影技術,發現變性慾症者腦內負責掌控性別表徵、性行為、社交功能和自我意象表徵的神經結構,與一般人迥異;且觀看情色影片時,心理及大腦的反應,也和一般人不同。
醫學上將這些有性別認同障礙的症狀稱為「變性慾症」,典型特徵有像是強烈希望自己具有異性身體性特徵、覺得自己是異性、認為自己有異性的情感和反應等等,而這些想法大部分從兒童時期就已經有了,且臨床顯示,男性較女性多,在台灣平均每10萬名男性就有9位認為自己是女生。
台北榮總復健精神科李鶯喬醫師表示,台灣第一個性別重建手術在1988年。不過,為了避免術後反悔,變性慾症者要做變性手術,得經過嚴謹的流程確認,包含法定年齡必須滿20歲,經2年賀爾蒙治療,以異性角色生活成功適應後,再經由兩家不同醫院的精神科醫師開診斷書,才有資格進行重建手術。
雖然目前還沒有研究可以證明,變性慾症者的大腦構造到底是先天影響還是後天造成,但不可否認,變性慾症者因大腦結構的不同,的確受到社會輿論和異樣的眼光對待,不少人因此罹患憂鬱症。謝仁俊醫師強調,希望能透過研究的結果,讓大家對變性慾症者有進一步的認識,對變性慾症者有多一點了解和關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570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