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鬼壓床」迷思 拯救全台六百萬人失眠夢靨
根據統計,台灣15歲以上成人,每4個人就有1個人曾經有失眠困擾。目前台灣有近6百萬人面臨失眠問題,每年至少吃掉3億顆安眠藥,相當驚人。而睡眠不足,反應力如同酒駕一樣恐怖。
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先淺睡到深睡到淺睡,才會開始作夢循環,作夢表示有睡著,夢有記憶的功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作夢的人記憶力較好,沒作夢的人記憶較差,睡前背單字就是一個好測試。
從夢看身體健康狀況
夢的內容有相對應的臟腑,也可以推測未來會影響哪些系統造成疾病,以及在白天是什麼情緒引起,藉由這樣,了解並且排除原因。
五志(情緒情志)對應五臟。怒對應肝、喜對應心、憂對應肺、思對應脾、恐對應腎。當白天一種情志太過,會反映在夢裡。同樣也可以藉由夢,觀察五臟是不是出問題。
- 怒--經常壓抑怒氣:影響到肝臟。會夢到跟人吵架,打鬥。長期下來會容易脾氣暴躁,自律神經失常。
- 喜--過度開心:影響到心。連作夢都會笑。長期會心氣耗散,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
- 思--過度專注追求理想:影響到脾臟。會夢到在追逐或盡力跑步。長期會出現消化不良,胃口不好。
- 悲--過度悲傷的情緒:影響肺臟。會夢到悲傷的情景。長期呼吸系統或皮膚容易抵抗力下降,比如感冒過敏。
- 恐--過度恐懼的情緒:影響腎臟。會夢到被追殺或害怕的夢甚至被嚇醒。長期會出現容易腰酸,月經失調、男性性功能障礙。
真的有鬼壓床?
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通常會出現這個現象,是因為在睡眠過程中(特別是作夢的階段),身體仍處於睡眠狀態,大多的肌肉都是相當鬆弛,但是頭腦卻突然清醒了,可能是因為溫度突然太冷或太熱、聲音干擾、身體想上廁所等,此時身體正在睡眠的肌肉還沒來得及接到大腦已經醒來的訊號,所以才會出現頭腦醒來但身體卻無法動彈,甚至嘴巴發不出聲音的「鬼壓床」,醫學上可稱為「睡眠麻痺症」。
改善方式,可以儘量『避免睡眠環境有太多的干擾』,以減少半夜身體突然醒來的機會,也可以降低「鬼壓床」現象。大部分遇到這個情況的人都會很慌張,除了唸經唸佛號之外,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先鎮定下來,讓身體的肌肉慢慢接收到大腦醒來的訊號,一小段時間後,身體的肌肉就會慢慢有力量,這個動彈不了的現象,也會慢慢地消失不見。
對抗失眠有方法
家中哪些NG配置影響了我們??
(1)光線、窗簾
睡眠的環境應該保持昏暗,才能讓褪黑激素順利的分泌,避免生理時鐘受光現干擾而延遲,但不建議選擇完全不透光的窗簾,保有適度的光線射入,才能讓早晨時,較容易清醒過來。
(2)時鐘
失眠患者睡不著或半夜醒來總習慣看一眼時鐘,一方面確認幾點鐘,另一方面也想釐清自己躺多久了、睡了多久時間。然而,在看完時鐘後,反而容易讓失眠患者產生更大的失落感或焦慮感,促使清醒機制更加的活躍,不利於睡眠。
(3)IPAD、書本
床上滑IPAD、玩手機、看書,這些原來你認為是促進睡意的活動,往往會讓你的清醒跟床的連結越來越強,因此應該避免。電子產品所發出之藍光,也會延後褪黑激素的分泌時間,讓你更晚才會有睡意。
(4)溫度
每個人對環境溫度的感知不同,因此適合睡眠的溫度有個別差異,但可以確定的是”睡眠喜歡低溫的環境”,若室溫過高可能會因為流汗、黏膩感而轉醒,因此一般會建議失眠患者調低睡眠環境溫度至23-25度左右,待入眠後再利用冷氣舒眠之功能讓室溫回升至27度左右,避免為了省電而增加睡眠的干擾因子。
(5)濕度
台灣屬海島型氣候,許多民眾皆深受鼻、皮膚過敏困擾,濕度過高更容易誘發過敏症狀。因此睡眠環境的空氣應該保持流通,避免過於潮濕,通常較適宜人睡眠的相對濕度約為65%,建議可利用除濕機或是冷氣機來調整室內的濕度。
睡姿看個性
- 胎兒型(The Foetus),41%
像胎兒一樣捲曲睡。這種人不管外在看來很外向,內心都是脆弱、多愁善感、需要保護。
- 直立原木型(Log),15%
睡覺時直立,手臂自然下垂。這種人很隨和,很容易相信別人,是團體中的安定力量,但也很常被利用。
- 渴望型(The yearner),13%
手伸向前,睡覺時彷彿做抓取動作。他們多疑,容易多想西想,但一旦做出決定,沒有人能改變!
- 士兵型(Soldier ),8%
平躺臉朝上,然後雙手貼著褲縫,看起來有點像是士兵。安靜、內斂是他們的特徵,但其實這種人對自己要求很高。
- 自由落體型(Freefall),7%
簡單來說就是趴著,雙手放在枕頭旁邊。他們自尊心強,不喜歡被批評。
- 海星型(Starfish),5%
雙手自然向上,放在枕頭旁邊,看起來有點像是海星。他們是一流的傾聽者,會在對方最需要他的時候出現,不過海星型的人受歡迎,但本身很低調,不喜歡出風頭。
56頻道本周日02/12晚上21:00的《健康2.0》。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