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便祕又腹瀉 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

便祕又腹瀉 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

(健康醫療網/記者顏慶甯報導)1名30多歲男性,正準備國家考試,但卻常常出現便秘症狀,但在考試前夕或過後,卻又出現便秘和腹瀉交替症狀,讓他苦不堪言,就醫檢查後,醫師確診為典型的腸躁症患者;開業診所醫師王鋕清指出,其實治療上只要患者能遵循醫師指示配合用藥,最基本就是從調整作息開始改善。

腸躁症又稱為大腸激躁症,症狀主要以消化與排泄系統合併出現,常會使患者長時間處於便祕現象,但又同時突然出現解便困擾;王鋕清說,腸躁症和自律神經的平衡息息相關,主要是因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協調運動,能夠操控消化系統的運作,因此若能平衡自律神經,就能解決腸躁問題的根本。

王鋕清進一步說明,人體的腸胃系統又稱為第二大腦,常會受到心理和情緒等影響運作,除了平時養成良好的作息,和排便習慣外,也可適時補充益生菌、膳食纖維等,更重要是要補充足夠水分,幫助排便,讓生理時鐘回歸正常,自然就能甩開腸躁症的纏身。

因此平時養成定時排便的關鍵,就是就算沒有便意,一旦時間到,就讓自己去廁所蹲一蹲,長期下來就能幫助腸胃系統規律運作;王鋕清提醒,若透過生活習慣改變仍無法改善症狀,建議應盡快就醫檢查,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能避免症狀持續惡化,影響日常生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86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女性過了25歲後,膠原蛋白無情的開始流失,有3大部位再怎麼努力擦保養品都徒勞無功,堪稱是「洩齡死角」,醫學美容專科醫師王祝任指出「眼周、法令紋、輪廓線」是門診中常見的老化問題,也是日常保養難以改善的情況,但現在拜科技所賜,改良後的電音雙波治療,簡易的客製化抗老療程,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醫師,我淚溝有點深,想填一下淚溝…」、「醫師,我法令紋很深,看起來很兇!」在醫美診所診間,常出現這樣的對話,民眾尋求微整治療,往往聚焦於填補淚溝、改善法令紋等局部療程。國際知名整形外科醫師Dr. Mauricio de Maio對此表示,進行微整評估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2017)年首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南部1歲半男童,2月下旬因出現發燒、無故驚嚇、嗜睡等情形攜往醫院就醫,當日即診斷為疱疹性咽峽炎收治住院;隔天個案因症狀持續且心跳加速,由院方通報為腸病毒重症合併腦炎,經檢驗與審查確認是克沙奇A2型腸病毒重症,所幸...

閱讀詳情 »

通稱的月內風是指,身體的特定部位因生產後遺症出現疼痛或痠痛的身體方面疾病,除此之外,像失眠或憂鬱症等精神上的變化也都可以涵蓋在月內風裡。生產經過6 周,身體仍持續出現肌肉痛、關節部位疼痛、發冷等症狀,便可視為月內風。月內風最大的原因是從懷孕開始到產後所分泌的荷爾蒙「鬆弛素(relaxin)」。這種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