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有精神疾病嗎?夢境描述見端倪 | 健康達人網

你有精神疾病嗎?夢境描述見端倪 健康達人網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最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對於精神疾病的診斷過度依賴主觀且定性的觀察法,而非定量的方法,事實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出版時,曾引起相當大的爭議,正是因為沒有將生物性證據納入。可以想見,若某一門醫學專科拒絕把疾病量化指標列入診斷依據,通常很難贏得他人的信賴。

值得慶幸的是,許多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嘗試去修正。最近一組巴西研究員經實驗證實,描述夢境時所使用的詞彙模式,能用來判斷思覺失調症(原名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這兩個疾病通常很難區分。

研究人員訪談了 60 位分別是健康、思覺失調症或躁鬱症的受試者,要求他們講述以前做過的夢,並將他們的談話內容轉變為字詞圖形,就如圖 A,每個一點代表一個字彙,點跟點之間由說話順序連起來。

你有精神疾病嗎?夢境描述見端倪 健康達人網

結果發現,思覺失調症、躁鬱症患者與健康的人所呈現的字彙圖表有顯著不同,如圖 B,相較於健康控制組,思覺失調症患者用的詞彙相當少,而躁鬱症患者說話速度過快且重複。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以字彙圖表形容日常或現實生活發生的事情,差異不顯著,只有在形容夢境時,比較容易看出一個人的精神狀況。因此就如同作者在論文中引用佛洛伊德對夢的闡釋:「夢是通往潛意識的金光大道!」 (Dreams are the royal road to the unconscious),夢在臨床上還是有它的用處!

(封面圖片來源:Www.CourtneyCarmody.com/ CC BY 2.0)

The Way You Talk About Your Dreams Could Reveal If You’re Psychotic

延伸閱讀

精神分裂正名思覺失調 鼓勵病友勇敢就醫

思覺失調症 肩上兩隻惡魔在講話

好萊塢女星患病事件簿:談乳房重建手術與名人躁鬱症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疾管署大門口上演「花籃大戰」,拚場名嘴送的喪禮花籃,2日有支持者送上代表支持的喜氣花籃。(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大爆發,死亡人數破百,已經超越2003年的SARS疫情,卻因為疫苗採購策略引爆支持者及反對者對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在地的疾管署就...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讓不少有托嬰、托育需求的家長跟保母都受到衝擊,不知道該怎麼退費?托育補助又該怎麼領?衛生福利部拍板決定,家長6月15日至30日期間如持續送托,可領取6月份(1個月)托育補助;退費也不能低於一定比例。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表示,鑑於疫情持續嚴...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三級警戒,不少人這一陣子為了防疫,多居家遠距工作,在家辦公怎麼樣才能提升效率?又不會因為在家太過放鬆打亂生理時鐘?午睡瞇一下可能有幫助。原來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睡眠與晝夜神經生物學中心研究發現,有午睡習慣者,大腦的記憶力與認知能力會增加,同時晚上的睡眠狀況也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一夕大爆發,打疫苗瞬間變成全民關注的焦點,但有一群人卻擔心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接種疫苗?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院長暨附設醫院癌症副院長李冠德觀察,近2周癌症門診中,最熱門的問題就是癌症病人頻頻詢問自己是否可接種COVID-19疫苗。 癌症屬重大傷病,目前癌症病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