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怎麼舒壓? 專家:運動最好

你怎麼舒壓? 專家:運動最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據最新調查發現,國內逾3成青少年的主要舒壓方式為情緒發洩,如吶喊,其次為從事室內活動,包括聽音樂、繪畫,或利用正向思考等方式。專家建議,父母及師長應帶兒童、青少年建立運動舒壓的習慣。

董氏基金會去年4至7月舉辦「Blue go away海報徵選比賽」,從作品中分析881名高中職生及大專成人平常的舒壓方式。結果發現,34%利用情緒宣洩的方式舒壓,如大叫、大哭;15%從事室內才藝創作活動,如聽音樂、繪畫;14%利用心理層面的改變及心靈支持,如轉換想法;10%戶外休閒活動,如旅行。僅8%會透過運動舒壓,如游泳、跑步、打球等。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指出,國內青少年舒壓的方式,多數為情緒發洩及從事室內活動,推測原因可能與現在的父母工作忙碌,導致孩子缺乏走出戶外的動機,舒壓方式以室內取材為主。

根據董氏基金會連續3年,針對國內成年人、國高中生及大學生調查發現,常因心情不好而去運動者,超過8成運動後心情會變好,顯示運動可促進身心健康,並改善負向情緒。葉雅馨建議父母,可以嘗試陪孩子一起運動,讓孩子養成運動舒壓的習慣。

藝人簡嫚書也分享自己舒壓的方式。她說,自己從小愛運動,認為運動可以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同時提升學習能力,讓記憶力更佳,更能保持心情愉快,每天心情不好或壓力過大,總會去跑步、游泳,放鬆心情。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67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臺灣目前仍有許多血液疾病病人需透過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療,臺中慈院的骨髓移植病房近日啟用,成為大臺中地區第三家、全台灣第十八家能進行異體骨髓移植的醫院,對中部地區的血液疾病病人幫助很大,且也設有周邊血幹細胞採集中心,過去許多志願捐贈者要跋山涉水到花蓮捐贈,現在也可以就近在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人人自危,許多人一出門就戴上口罩。研究發現,吸菸者、中高年男性與慢性病患為罹病3大高危險群,其中又以吸菸者風險最高,罹患重症與死亡率最為明顯。   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已有流感化趨勢,未來可能成為季節性流行的傳染疾病,將有一定人口遭受感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人都把焦點放在容易導致中風、心肌梗塞的心血管疾病,卻忽略了週邊血管阻塞疾病的危害。其實,大部分的週邊血管阻塞,雖然不會有立即性的生命危險,但嚴重時,卻可能造成肢體壞死、復原機率低,且有截肢的風險,亦不容輕忽。台北慈濟綜合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兼週邊血管中心主任黃玄禮指出,靜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我都沒有任何病痛感覺,沒想到一檢查就發現這個問題,我竟然隨身攜帶了1顆不定時炸彈!」眼前這名婦人看著自己的腦血管磁振造影(MRI)影像一臉驚訝的說。   今年53歲的廖小姐是中小企業高階主管,有遺傳性糖尿病,平常很注意飲食及運動,身旁的秘書還會盯著她乖乖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