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平常都戴哪種「隱形眼鏡」呢?調查顯示:「日拋」最多!

根據調查顯示,約有近九成的民眾為「近視」眼,為了矯正近視,有人選擇戴眼鏡,有人做雷射手術,也有人戴隱形眼鏡。其中,戴眼鏡會影響美觀,且度數較深者眼鏡較重,戴了不舒服,而雷射手術又需要較多的預算及承擔手術風險,因此許多民眾選擇「戴隱形眼鏡」。而民眾平常習慣戴什麼類型的隱形眼鏡呢?為瞭解國人習慣配戴的「隱形眼鏡」類型為何,故波仕特針對此議題進行調查。

你平常都戴哪種「隱形眼鏡」呢?調查顯示:「日拋」最多!

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針對1,697位受訪者詢問「請問您習慣戴什麼類型的隱形眼鏡呢?」,排除「沒有近視者」(共274位)及「幾乎不戴隱形眼鏡者」(共751位),結果顯示以「日拋」的受訪者占多數,約為整體受訪者之48.8%;其次為「長戴式隱形眼鏡」,占17.7%;「雙週拋」則排名第三,占10.4%。從此調查數據可得知,民眾若戴「拋棄式」隱形眼鏡,會傾向以「短期」(日拋、雙週拋)為主,而有近二成(17.7%)的民眾傾向另外配「長戴式隱形眼鏡」。

你平常都戴哪種「隱形眼鏡」呢?調查顯示:「日拋」最多!

    然而,你知道隱形眼鏡若配戴不當或護理不當,有可能會導致眼睛健康受損嗎?而「戴隱形眼鏡」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波仕特幫大家整理以下幾點,提醒民眾別忘了要好好保護我們的「靈魂之窗」喔!

「戴隱形眼鏡」的注意事項

  1. 保持雙手和鏡片清潔:戴隱形眼鏡之前,一定要洗淨雙手;而鏡片每天都必須用專門的護理液清洗和浸泡。
  2. 配戴時間不宜超過10小時:隱形眼鏡會阻隔氧氣,增加罹患角膜炎的風險,因此每天配戴隱形眼鏡的時間不宜太長,以8小時左右為佳,不能超過10小時,更不能配戴過夜。
  3. 乾燥環境不宜佩戴:飛機上、飲酒後,眼鏡會比較乾燥,這時最好不要配戴隱形眼鏡,且最好適時的滴人工淚液保持眼睛的濕潤。
  4. 服藥需留意:服藥之前最好咨詢醫生的意見,清楚了解該藥物對隱形眼鏡有沒有影響,例如,女性服用避孕藥的時候,會導致眼睛對隱形眼睛更加的敏感,更容易乾燥的情況。
  5. 遊泳不宜配戴:遊泳池中的水含有氯以及各種細菌,於游泳時配戴,會接觸到眼鏡而導致眼睛感染,因此遊泳不宜配戴隱形眼鏡。
 
 
 
 

    此調查針對波仕特線上市調網13~65歲會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為1,697份,調查時間為2015/10/07(三),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為2.38%。執行方式是波仕特線上市調網(Pollster Online Survey)透過網站市調平台,針對會員進行抽樣調查;由波仕特發送email邀請會員填寫波仕特所發佈的問卷,進行市場調查及市場訊息蒐集。波仕特會員皆經過手機簡訊與email雙重認證通過,樣本資料可信度高於一般網站會員。

參考資料:配戴隱形眼鏡九大注意事項
http://big5.news.cn/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3-04/29/c_124646046_10.htm

線上問卷,盡在波仕特Pollster
最新、最多元的市調新聞發表,
填答問卷,就有現金回饋、禮券、禮品等多樣好康送給您
馬上變身網賺達人! https://www.facebook.com/pollster.tw  
你平常都戴哪種「隱形眼鏡」呢?調查顯示:「日拋」最多!

 

相關推薦

很多女性曾在短時間內快速減掉10多公斤,但體重維持不久又回歸,甚至可能比之前更重,這樣反覆地大幅減重和增重的惡性循環,就叫作「溜溜球減肥」。現在有研究發現,這樣的狀況相當有害心臟健康,結果發布在舉辦於休士頓的美國心臟協會會議(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調查人員對48...

閱讀詳情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公告自4月1日起,3種免疫療法藥物給付標準,像給了罹癌病人「一線生機」。實際採用過免疫治療方法的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邱國樑醫師表示,免疫療法除了價格昂貴也並非人人適用,必須審慎與醫師討論。 73歲的周女士因長期咳嗽而就醫,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診罹患肺癌第3期。家屬考慮親人...

閱讀詳情 »

急性動脈阻塞或破裂意即俗稱的「中風」,造成血流無法供應組織的疾病,泛指腦血管的病變,但其實四肢動脈亦可能有同樣的致病機轉。絕大部分是由於血栓栓塞導致,常見是因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形成血栓,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心臟內形成的血塊。 腿部或骨盆部動脈血管阻塞後跛行的早期症狀,就是行走一段距離後腳便會「痠、麻...

閱讀詳情 »

謝爸爸生前住院時,求生意志堅定,向醫師表達願意接受積極治療,也選擇了氣切,但最後卻在極端痛苦下,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這令家人相當不捨與難過。為此,他的另一半與女兒決定不要走這一遭,簽署預立安寧緩和意願書。 謝媽媽被確診輕度失智症,謝家女兒在得知今年1月病人自主權利法正式上路後,趕緊帶著媽媽至「預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