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以「無常無我」觀點,將痛苦轉變成正面事物 | 晨星出版

以「無常無我」觀點,將痛苦轉變成正面事物 晨星出版

用「無常無我」關鍵字來理解「空」

  要理解「空」,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無常無我」。但是,所謂「無常」,也就是「萬物總是變化無常的道理(真理)」,不太容易被人接受。於是也因而產生痛苦。

  人在活著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災難吧。在現代,甚至還有忽然間被宣告裁員、公司破產等等之類的事情。我們要如何接受這些事呢?

  恐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怎麼會遇到這種鬼事……」吧?那是因為,我們對還沒被裁員的自己,對身為關係到公司存續一員的自己,太過於執著了。

  你過於拘泥於那樣的自己,才會憎恨裁員,詛咒公司破產。而你也因此感到痛苦。但是,不論是裁員還是公司倒閉,都不過是變化無常的人生過程中的某個局面而已。

  禪學僧侶良寬大師曾說過這句話:

  「遭逢災難之時,就接受災難吧!」

  這世上充滿著無常,即使希望總是一帆風順,也不一定能夠一直乘著順風。畢竟萬物變化無常,就算遭逢災難也並不奇怪。

  良寬大師說的是,若真是如此,請你直接接受迎面而來的災難。接受後,脫身的慾望也將油然而生,你自然會找到辦法去解決。克服災難後,身為人的自己也將更為成長。

  而那就是接納無常,將災難(苦痛)轉換成正面事物的生活方式。亦可說是禪風生活方式。

  就算是彼此相愛的情侶,或許總有一天也要面臨離別。相信那是非常難以割捨且痛苦的狀況。追本溯源,任何人都希望彼此相愛的狀況能夠長長久久。但是,就無常之原理來看,相愛是無法長久持續的。懇請良寬大師賜教的話,大師可能會告訴你

  「失去愛人之時,就接受失去吧!」

  請你確實地接受難捨與痛苦的心情,將離別想成「這也是人生中無法替代的經驗啊」,然後把這個想法存放在心中即可。如此一來,經驗也能成為你人生的食糧,更能變成你成長的原動力。

  「怎麼會變成這樣呢!」老是這樣想,這麼不乾脆的話,就無法從難捨與痛苦中解放出來。甚至可能更為嚴重。

 

捨棄「自我」,才能接近「無我」

  「無我」這個概念也經常難以被人接受。相反的,人們總是將「我啊,我啊」掛在嘴邊,傾向於以自我為優先。這是來自人們心中「我是一個人活著」的驕傲感。但是,請你好好地思考一下。

  各位的生命是自己所創造出來的嗎?你的生命,難道不是因為雙親的存在,因為你和雙親間的關係(緣)而產生的嗎?而你的雙親,也分別擁有自己的父母親。像這般不斷地往上追溯的話,可知各位與不計其數的祖先們之間的關係,為自己帶來了現在這個生命。

  能夠思考到這般地步,想必你已經了解我們不是「活著」,而是「某人讓我們活著」了吧?此刻你的自我意識是否稍微減弱了一些呢?

  讓我們拉進工作的話題思考一下,你交出的成果,真是你自己一個人完成的嗎?即使一直到契約或交涉的最後部分都是自己搞定的,在這些工作的背後,肯定還存在著許多與此相關的人們。

  說穿了,根本沒有自己一個人能夠完成的工作。這一點還請你明白。

  因此,拋開「這是自己交出的成果」的想法的話,想著「因為許多人與我之間的關聯,才讓我能交出這張漂亮的成績單」的心情也就跟著浮現了。

  而這也是捨棄自我,更為靠近無我的姿態。

  不論是「無常」還是「無我」,皆非容易達成的境界。因此,你一步一步慢慢來即可。你的足跡,將朝著《般若心經》所教導的「空」前進,同時也刻下你一路走來真確的痕跡。

 

以「無常無我」觀點,將痛苦轉變成正面事物 晨星出版

以上摘自晨星1/1出版《心譯.般若心經》一書。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晨星出版》;勁草叢書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看見自己的陰影 專訪榮格心理學博士莫瑞‧史丹   一群熱衷榮格心理研究的專業人員,通過國際分析心理學會的申請,二○一○年在台灣成立「台北發展小組」,兩年後更名為「台灣榮格發展小組」。由於他們的積極推動與參與,幾年來相繼邀請許多國際知名的榮格學派專家,...

閱讀詳情 »

「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很棒,做自己就好」--乙武洋匡   日前受邀出席由主辦單位天馬行空,以及多扶接送所主辦的由乙武洋匡所主演的勵志電影「沒問題,三班」的電影試映會,讓身障者也可以輕鬆自在的觀賞電影,片中以乙武洋匡的故事為背景,並深刻描繪主角與其班級學生的真情交流與互動,看完之後給了我...

閱讀詳情 »

活著,我們需要偽裝很多事情。來自父母、同儕、同事和上司的壓力,都讓我們沒有辦法真誠的展現自己。但是,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永遠都知道,鏡子裡的人已經不是自己了,那是從一連串妥協衍生出的畸形。 ============================== 有一天,太陽公公生病了,就找來他的兒子代班。 年輕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