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他罹患先天性糖尿病 胰臟移植後幸運重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25歲的吳先生,在他1歲7個月時即罹患第一型糖尿病,23年來每天都必須施打四針胰島素控制血糖,但最近血糖卻經常忽高忽低,且一旦無預警低血糖,就會造成昏迷,危及性命,直到後來胰臟移植成功後幸運重生,現在終於能與正常人一樣,無須再仰賴胰島素,也可吃甜食、高熱量等食物。

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石宜銘醫師表示,胰臟移植在台灣仍屬於較少見且困難度較高的手術,但對於第一型糖尿病患而言,卻是最可靠且能永久治癒的最佳辦法,因為只要長期控制不良或重度糖尿病,就會容易引起心臟病、中風、尿毒症、失明等併發症,進而提早結束生命。

胰臟移植困難度高 但卻可避免性命受到威脅

雖然胰臟移植雖然沒有心、肝或肺移植手術那麼迫切需要及危險,但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王心儀醫師表示,胰臟移植是屬於困難度高的手術,因為胰臟位於深層的部位,且較靠近組織,例如:十二指腸、大腸等,所以,在摘取的過程中就得耗費2~3小時,以技術來說算是比較困難。

另外,當移植手術成功後,也要多加留意是否會有排斥作用,一但有出現排斥時,就得長期服用抗排斥藥,久而久之就影響免疫力,不過,對於4類型的病患而言,唯有透過胰臟移植,才能改善身體狀況,以避免隨時都有可能會引發生命危險:

1)第一型糖尿病或低胰島素分泌患者,並有糖尿病合併症產生,如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心腦血管病變。
2)第一型糖尿病或低胰島素分泌患者,常因血糖過低或過高而引發生命威脅者。
3)第一型糖尿病或低胰島素分泌患者,因血糖控制不易產生求學、就業及日常生活困難者。
4)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已使用胰島素注射治療,但胰島素注射量需少於1.5 單位/公斤/天,且合併腎衰竭已經或需要接受腎臟移植者。

多數等待胰臟捐贈者 皆有併發腎衰竭

臺灣目前等待胰臟移植的患者約有80到90人,而其中大部分待捐者都合併有腎衰竭,也必須等待換腎;但臺灣等待換腎患者更高達6000到7000人,面臨的困境是等待胰腎同時移植的待捐者,往往因一腎難求而喪失胰腎同時移植的機會,或只能被迫先接受胰臟移植。

相較於歐美及日本有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能同時接受胰腎移植,臺灣的患者較為弱勢,由於臺灣胰臟移植手術已漸趨成熟,石宜銘醫師希望國家相關單位能考慮多重器官移植的好處,重新定位同時胰腎移植的優先次序,造福更多糖尿病患者。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個性驟變,腦膿瘍作祟!一名10歲葉姓女童原本活潑開朗,近期卻出現嗜睡、頭痛症狀,且症狀越來越明顯,也變得不太愛回話理人,家長察覺異常,就醫經由檢查後,確診女童頭部右側出現腦膿瘍,一開始先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成效不彰,所以改採手術治療,後續注射抗生素8週左右才康復...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腸病毒主要流行季節是春天與夏天,據社區病毒監測資料顯示,目前主要流行病毒為克沙奇A型,但近期零星檢出腸病毒71型個案,且今年累計2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均感染腸病毒71型,面對今年疫情,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疾管署進一步表示,第15週(4月10日至16日)全國門、急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為了身體健康著想,應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若超過48小時沒有排便,或是排便有困難,就可算得上是便祕了。其實很多人把便秘當成小事,不以為意;但如果排便不良,原本應該排出的廢物,就會積在體內。久而久之,這些廢物會產生毒素在體內循環,造成肌膚變得粗糙、代謝惡化、肥胖等問題...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乳癌是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衛福部苗栗醫院今年首季就確診了3名早期乳癌患者,皆已陸續完成手術治療,復原良好;外科蕭庭豐醫師指出,儘管乳癌發生率高,且死亡率高居第四位,但只要經由適當的治療,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 苗醫外科蕭庭豐醫師表示,由於醫學進步,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