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什麼!刷錯牙比不刷牙還糟-你不可不知的刷牙知識

什麼!刷錯牙比不刷牙還糟-你不可不知的刷牙知識

你會刷牙嗎?日常生活中我們又有那些常見的刷牙迷思呢?也許當你看見這個標題的時候會覺得好搞笑,刷牙誰不會呀?擠下牙膏放在牙齒上刷就好了。刷牙是我們每天都在重複的事情,但是,很多人還是會陷入迷思,那麼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刷牙錯誤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常見的刷牙迷思有哪些吧!

  

迷思一:每天只刷一次牙

  正解:吃完一頓飯就要刷一次牙

  愛護牙齒的人早晚都會刷一次牙,而馬虎的人也許就只在早餐前對牙齒稍作清潔。但其實,最好的做法是:每吃完一頓飯就刷一次牙。

  在吃完食物10分鐘左右漱口或刷牙,可有效降低蛀牙出現的幾率。這是由於飯後10分鐘內,口腔裡的酸度達到高峰,酸性物質會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形成脫鈣現象,造成蛀牙。如果沒辦法做到飯後刷牙,可以用漱口代替。

  

迷思二:牙刷不需要保養

  正解:牙刷容易滋生細菌,要做好足夠的保養措施

  牙刷只要用上一段時間,就會有大量的細菌生長繁殖,其中有白色念珠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建議一個月換一次牙刷比較適宜,一把牙刷的使用壽命不宜超過三個月。

  

迷思三:刷毛軟點刷牙效果更好

  正解:太軟太硬都不好

  太軟的毛易刷不乾淨,容易使牙齒殘留細菌得不到有效清潔。而太硬的毛,則容易傷害牙齒和牙齦,導致牙齦出血、牙齒受損等問題。

  專家建議,刷毛要選擇軟硬適中,或稍軟的(不能太軟)。目前的刷毛多用尼龍絲製成。具體來說,可分為兩種――普通絲和杜邦絲。杜邦絲彈性較好,不容易倒。

  

迷思四:牙刷刷頭面積大更省事或牙刷刷頭面積小更靈活

  正解:要綜合考慮口腔大小、張口程度和個人習慣等因素

  有的人覺得,刷頭大一點,可以減少刷動的次數,而且也能夠更全範圍地接觸到牙齒的各個角落。有的人則覺得,刷頭小一點,可以保證牙刷在口腔裡的靈活轉動,因此清潔更有效。

  

迷思五:刷牙越用力越乾淨

  正解:刷牙用力過大牙齦萎縮

  很多人在刷牙時很仔細,認為刷牙時間越長,越用力,牙齒越乾淨。而科學研究證明,那樣做牙齒會受到很大損傷。刷牙用力過大會造成牙齒表層釉質與牙本質之間過分磨耗,出現牙齒過敏、牙髓暴露、甚至使牙齦損傷、退縮,露出被包埋的牙根部。

  檢查標準是你的牙刷使用2-3個月即出現刷毛彎曲(在無接觸熱水的情況下)。

 

  其實,刷頭大小要根據各人情況而定,需要綜合考慮口腔大小、張口程度及個人習慣等因素。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專家建議,成人牙刷應是:刷頭長約2.54-3.18釐米,寬約0.79-0.95釐米;刷毛2-4排,每排5-12束。但是,成人也可選擇刷頭2.3釐米長、0.8釐米寬的兒童牙刷。

相關推薦

生活中的誤區實在是太多了!特別是食品搭配的誤區,不知道其誤區、不知道其危害是最可怕的!比如我們經常做的小蔥拌豆腐、黃瓜拌花生等,原來都不知道其中的搭配毒害性,看來以後做飯或去飯店點菜要注意了。健康提醒:學會科學飲食,健康生活。 1.牛奶+巧克力:牛奶中的鈣與巧克力中的草酸結合成草酸鈣,可造成頭髮乾...

閱讀詳情 »

1、燕麥片:蛋白質含量略低於3%。它還同時富含錳、硒等微量元素,有降血脂作用。 2、豌豆: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K、礦物質和維生素C,蛋白質含量為5%。 3、花生醬:含與葡萄酒同樣的成分白藜蘆醇,以及單不飽和脂肪酸,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其蛋白質含量約為28%。 4、糙米:不易升高血糖,含礦物質和纖維,...

閱讀詳情 »

【喝完可樂後,絕對不能再喝牛奶】- 後果會如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請看下面這個可樂加牛奶的實驗,你或許永遠不再喝可樂了!我們都知道碳酸飲料對我們不好。或許有一種情況,當餐桌上有碳酸飲料和牛奶,你會喝了碳酸飲料,再喝上一杯牛奶。如果你看到下面這個實驗,知道它們在你胃裡會發生什麼,你可能會非常反胃,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切勿早期診斷晚期治療。」是對抗口腔癌的不二法門。亞洲頭頸部腫瘤醫學會侯勝博理事長指出,口腔癌早期個案5年存活率可達8成以上,建議有抽菸、咀嚼檳榔習慣的30歲以上民眾,應每二年接受一次口腔癌篩檢,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根據國健署在今年6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