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抓病是一種亞急性的細菌性疾病,通常會自行痊癒,致病原為巴東氏菌。好發於小孩及年輕人,無性別差異,常見於夏末及秋冬。
大部份的患者有被貓(看起來健康的貓,通常為幼貓)舔、咬或抓傷的記錄。
臨床病徵包括倦怠、食慾不振、虛弱、寒顫、全身酸痛、淋巴腺腫大及發燒等。
醫師在臨床上可以藉由症狀如紅色丘疹、肉芽腫性淋巴腺炎或發燒,加上接觸史作為臆斷,實驗室檢查若有血清抗體陽性或病原體分子診斷陽性者,即可確定診斷。免疫系統較差的病人,已證實可能發生菌血症、紫斑狀肝及血管瘤症等症狀,
貓抓病通常不嚴重,多數免疫功能正常之病人在2至3個月內,不給藥物也能恢復。對於嚴重或全身性感染,可以用抗生素如四環素、紅黴素治療。
預防貓抓病的方法有限制寵物貓、狗接觸病原,維持乾淨飼養環境、限制寵物外出等。此外,幼兒及幼童接觸貓、狗時也應特別留意,如被寵物抓、咬傷, 應迅速清創消毒,嚴重者即就醫。
貓抓病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小兒科、家醫科、兒童感染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 紀鑫醫師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