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人造奶油多運用於烘焙糕點配方!如何區分人造奶油?這2標示告訴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人造奶油多運用於烘焙糕點配方!如何區分人造奶油?這2標示告訴你...

「人造奶油」風波告一段落,因其使用範圍廣,消費者紛紛開始關心自己有沒有吃到過期的人造奶油。事實上,食品藥物管理署自今年7月1日起實施人造奶油正名政策,原料為食用植物油或動植物混和油,油脂含量達80%以上,品名須標示「人造奶油」或「烤酥油」(SHORTENING),消費者可以藉由名稱辨別產品,避免食用到來路不明的產品。

人造奶油多運用於烘焙糕點配方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人造奶油、烤酥油多運用於一般烘焙糕點配方,包括中西式糕點、麵包、餅乾、抹醬等許多都是利用人造奶油。另外,香氣十足的烤酥油也常隱藏在許多料理中,如玉米濃湯、排餐、麵包抹醬、燉飯、焗烤、白醬義大利麵、牛奶鍋和鐵板燒等。

素食消費者要避免誤買動物性成份產品

許惠玉主任說明,人造奶油製作時為了讓液態植物油呈現穩定均質的固狀或乳狀,常添加乳化劑(如大豆卵磷脂、脂肪酸甘油脂等),為模擬天然牛奶製品的風味及適口性也會添加牛奶香料、煉奶香料或奶粉等;為增加產品色澤也可能添加B-胡蘿蔔素或食用色素。因此,素食消費者購買人造奶油時需注意成分,以免誤買混和動物性成分的產品。

成人一天攝取飽和脂肪應低於22克

另外,食藥署公告107年7月1日起食品中應全面禁用「不完全氫化油」,但取而代之的就是飽和脂肪會增加,攝取過量保何脂肪易增加高血脂、心血管疾病、中風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天飽和脂肪攝取應低於總熱量10%,如以2000大卡換算,一天建議攝取量飽和脂肪應低於22克。

董氏基金會提醒,民眾購買奶油或人造奶油產品時,記得看清成分來源,選擇適合自身的產品;但飲食中的油脂來源還是多從原態食物如堅果類、魚類和乳品等攝取天然油脂為佳。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驚傳罹患淋巴癌,引發社會關注。癌症希望基金會提醒民眾:應隨時傾聽身體六大警訊「燒、腫、癢、汗、咳、瘦」,包括身體出現無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或是莫名的發燒、咳嗽、盜汗、全身發癢,或是體重莫名於半年內減少超過10%、並感覺疲倦等,若出現疑似的症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27歲的小陳,常常在吃完飯後,腹部陣陣絞痛。平常沒事偶爾發作便算了,腸子卻特別愛在公司案子多、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來作怪,讓他十分困擾。即便安排許許多多的消化道檢查,卻又找不出任何異常,經醫師診斷是「腸躁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藍鴻杰醫師指出,腸躁症非...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響應全國減碳飲食生活,台南縣衛生局提倡吃在地、選當季、多蔬食、少吃肉、少加工、不浪費的原則,力行每週一蔬食日並教導民眾如何豆芽菜栽培及簡易料理,期望從自身做起,一起響應低碳飲食。 豆芽菜是日常生活中常見且常吃的食物,大部分民眾都有吃過經驗,但僅有少數民眾有種過的...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每到秋冬季節,就是帶狀疱疹好發時機,因為此時的氣溫降低,使得免疫力下降,造成潛伏在於神經節內的帶狀皰疹病毒蠢蠢欲動,一不小心就引發帶狀疱疹病毒,也就是所謂的皮蛇。 帶狀疱疹好發於免疫力低下的人,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慢性腎臟病等,根據研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