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在皮膚上大片像皮膚病的粉紅色乾癬,常讓患者因無法根治而灰心,也讓不知情的人以為會傳染而畏懼。醫師表示事實上乾癬是遺傳性疾病,並不會傳染,而且若不積極治療,會是心血管疾病與新陳代謝科疾病共病的高危險群,罹患糖尿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近 2 倍,高血脂高出近 3 倍,高血壓高出近 1.5 倍,腦中風高出 2 至 3 倍。
乾癬的人生 你不知道
罹患乾癬的病友,其人生遭遇的困境,一般人其實難以想像。40 歲的黃先生因為工作壓力大,引起乾癬反撲惡化,雙腿達 9 成皮膚嚴重龜裂滲血,幾乎無法行走,沒辦法上班,但女兒才 10 歲。許小姐 15 歲那年開始出現症狀,一場大感冒後病灶範圍從頭開始遍佈全身,患病到現在已經18年了,已經不記得被多少人問過多少次「你皮膚怎麼啦?」的無奈問題。國中開始出現症狀的童先生,因為外界的眼光,出門都穿長袖長褲,甚至想應徵晶圓體生產線人員,因為工作時必須全程穿戴隔離衣,把自己包得緊緊的,同事們就不會看到身上的病灶。
乾癬放著不管會生心血管與代謝疾病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表示,乾癬是先天體質及後天環境所造成,並非感染造成,也不會傳染,是一種因自體免疫而致慢性發炎的皮膚病。台大醫學院皮膚科副教授蔡呈芳進一步表示,遺傳因素方面,三等親內如果有乾癬,自己就有三成機會有乾癬,父親有乾癬,遺傳的機率為 10%,若父母都有,機率為 50%,同卵雙胞胎都有乾癬的機率為 70%。後天因素的範圍很廣泛,女性的青春期、懷孕與更年期造成的內分泌變化,個人情緒因素如憂鬱、睡眠失調、藥物影響如高血壓藥、外傷等,都會引發乾癬。
他表示,乾癬在兩性好發期不同,女性在青春期、懷孕、更年期等都容易發生,男性則多在三十歲上下,尤其 35 歲是一個高峰。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黃毓惠表示,乾癬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得當,而且不去管它其實還有其他疾病的風險。乾癬患者同時是心血管共病的高危險群,病患因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容易合併新陳代謝及心血管系統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需長期治療。
她表示,現有的治療方式包括外用藥膏、口服治療、照光療法與生物製劑,但其實沒有哪一種一定最有效的說法,而是應該由醫師依照不同病人的狀況客製化擬定治療方案。她提醒,一個手掌的面積約為體表面積的1%,當病灶超過10個手掌大小即為中重度乾癬,需要積極接受治療。
乾癬檢查室 APP 醫病溝通輔助管道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特別製作「乾癬檢查室APP」,包括「乾癬病灶計算器」、「生活影響評估問卷」,前者可以協助病患評估自身症狀嚴重程度,後者則可協助醫師與病友間的溝通,讓醫師瞭解病患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及需求。蔡呈芳表示,醫師在看診時,可根據病患所提供的資料,瞭解病患實際狀況,給予更積極、有效、精準的治療。皮膚科醫學會的網站也有乾癬推薦醫師名單,可供民眾參考。
此外,醫學會第二屆「點點關懷.乾癬大使」徵選活動即將開跑,號召病友勇敢面對疾病,也盼望有些曾經誤信偏方、治療斷斷續續,或甚至是完全放棄的朋友們,能重返正確的治療道路、重拾信心。活動從即日起至103年9月30日,作品可以文字、照片或影片等方式呈現,希望透過病友間的分享,鼓勵更多病友參與,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也將選出五位優秀獎,於世界乾癬日邀請得獎病友與其主治醫師,一同上台接受表揚。
相關資訊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