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症狀誤認過敏 不篩檢致三期乳癌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61歲陳女士6年前發現左側乳房皮膚有紅色一片片有如過敏的症狀,起初以為是濕疹,自行去西藥房買消炎成藥,一吃半年都不見改善,之後前往大醫院診斷,已是乳癌第三期。陳女士因自認為身體健康、無家族病史且常常運動,從來沒做過乳癌篩檢,直到確診為乳癌後,才驚覺定期篩檢的重要性。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醫師指出,據健保局資料,93-98年間被診斷為乳癌的50-69歲婦女中,如上述個案未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的女性,診斷為早期乳癌的比率僅76%;而接受過3次以上篩檢,診斷為早期乳癌的比率為92%,較未曾篩檢的女性高出15%,顯示定期乳房攝影篩檢的重要性。

同樣為早期治療存活率極高的婦癌-子宮頸癌,據國健局99年子宮頸抹片資料顯示,40歲以上且10年沒做抹片檢查的女性,其抹片結果為高度癌前病變或癌症者有2%;而30歲以上有定期做抹片檢查的婦女中,其抹片結果為高度癌前病變或癌症者為0.5%,兩相比較,40歲以上且10年沒做抹片的女性,罹癌危險是定期接受抹片檢查者的4倍!

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鄭文芳提醒,一般人認為年輕人對子宮頸抹片接受度較高,但其實台灣30-34歲女性的篩檢率反而是各年齡層最低,只有51.1%,甚至不及60多歲的阿嬤級女性。輕熟女應提高警覺,別因為自恃年輕就忽略定期篩檢!

根據國健局100年篩檢資料顯示,每167位45-69歲接受乳房攝影篩檢的女性,就有1位發現有乳癌;每70位30歲以上接受抹片篩檢的女性,就有1位發現有子宮頸癌前病變或子宮頸癌,顯見篩檢效益相當高。

國健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強調,婦癌中發生率分列一、二名的乳癌與子宮頸癌,早期發現的五年存活率高達8-9成,而現今的婦癌像慢性病一樣,透過藥物控制、長期追蹤,可降低死亡風險,只要持續定期篩檢,乳癌與子宮頸癌就不再嚴重威脅到婦女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377

相關推薦

  下巴長痘痘,除了平時要注意清潔衛生、皮膚護理,飲食也很重要。下巴的痘痘,是可以「吃掉」的,那麼下巴長痘痘吃什麼好呢?想要徹底根除痘痘,就要找到痘痘的根源,再從飲食下手。一起來看看如何從飲食上消除下巴的痘痘吧。 下巴長痘痘吃什麼好? 痘痘的出現可能並不僅僅是肌膚本身出了問題,身體機能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提供居家安寧照護服務對蘭嶼來說非常重要,蘭嶼有高達95%為達悟族人,在達悟族文化中,死後必須在24小時內下葬,年長者多選擇回蘭嶼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因此,安寧照護基金會今年募集了一批物資,提供蘭嶼安寧居家護理師使用,讓當地民眾能在家享有舒適的照護。達悟族人平均壽命為6...

閱讀詳情 »

知名香港演員「大傻」成奎安因鼻咽癌擴散,在香港浸會醫院病逝,終年54歲。成奎安臨終前不少親友在旁,包括幼子及譚詠麟、曾志偉、張家輝等伴在身邊。 成奎安,出生於1955年2月1日,綽號「大傻」,香港西貢南圍原居民,電影及電視劇演員,體形高大,擅長演江湖大佬一類惡人角色。成奎安13歲輟學,曾任打手。成...

閱讀詳情 »

流行病學認為父母得了癌症,子女也易得癌症,所以癌症具有遺傳性,這其實是個錯誤的結論。 ★真正的原因是,父母與子女在飲食結構上具有高度相似性。 嚴重缺乏維生素B2是致癌的根本原因 一位中學同學用微信傳來這篇好文,因為她在衛生部門工作,對保養身體健康特別注意。她不斷提醒大家,日常生活都應該注意些什麼?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