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久坐不動當心「結石」找上門!醫生提醒「5種方式」預防尿路結石,如廁一路順暢!

 

 

尿路結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這結石也跟久坐不動的壞習慣扯上關係了呢?

 

久坐不動當心「結石」找上門!醫生提醒「5種方式」預防尿路結石,如廁一路順暢!

 

 

結石愛找哪些人?

 

影響尿路結石形成的因素非常多,年齡、性別、種族等都會影響結石的形成。

 

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習慣使得我們容易得結石呢?

 

1. 久坐不動,喝水少

尿路結石的發病與職業是相關的。

 

比如飛行員、辦公室工作人員等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坐着,加上平時飲水少的話,尿液得不到稀釋,尿液濃度增高,尿液中結石結晶沉積就容易形成結石。

 

同樣,不愛活動的人如果腎臟有小結石或泥沙樣結石時,因為缺乏運動,這些小結石不容易排出體外,日積月累,也容易慢慢長大。

 

2. 飲食結構不合理

俗話說「病從口入」,結石疾病亦是如此。

 

在日常生活中過多食用含有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豆類、茶葉、葡萄等容易造成草酸鈣結石。

 

尿酸鹽結石的患者不宜食用含嘌呤豐富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等。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多時也容易形成草酸鈣和磷酸鈣結石。

 

另外,汽水之類的軟性飲料含有較高的糖分和熱量,容易加速體內的水分流失,加重腎臟負擔。

 

3. 地理環境和氣候差異

 

尿路結石有明顯的地域和氣候差異性。

 

山區、沙漠和熱帶發病率較高,南方多於北方;夏季和在高溫環境下工作都是造成結石高發的因素。

 

4. 繼發性因素

尿路梗阻和感染也是誘髮結石形成的主要因素。

 

常見的尿路梗阻,有先天性的尿路畸形和老年性的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尿路感染則經常與梗阻、結石合併存在。

 

另外,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甲亢、皮質醇增多和長期卧床等也會導致結石的發生。

 

久坐不動當心「結石」找上門!醫生提醒「5種方式」預防尿路結石,如廁一路順暢!

 

 

尿路結石,重在預防

 

尿路結石因其成因較為複雜,所以結石復發率也較高。

 

因此,結石病重在預防,以下措施可以幫助你遠離結石的困擾。

 

1. 科學飲水

每天飲水過少會使尿液呈過飽和狀態,造成結石的形成。

 

怎樣喝水才合適呢?

 

  • 一般推薦每天液體的攝入量在 2.5~3 L;

  • 要保證尿量在 2~2.5 L,保持尿液顏色呈清亮淡黃色;

  • 避免過多飲用可口可樂、咖啡因、葡萄汁等;

  • 腎功能和心臟功能不好的人,應諮詢醫師後適量飲水。

 

2. 調整飲食結構

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維持飲食營養的平衡,適當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

 

3. 保持良好心態,適當增加運動

超重會增加結石的發生風險。

 

適當進行鍛煉,減輕體重,水分丟失過多時及時補充水分,都是預防結石發生的辦法。

 

4. 結石成分分析,指導預防結石

如果既往有結石病史,應將排出的結石進行成分分析,明確其成分,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

 

比如:

 

  • 草酸鈣結石患者應少吃菠菜、歐芹、花生和紅茶等富含草酸的食物;

  • 尿酸結石患者應少吃動物內臟、海鮮,限制高蛋白食物,少喝啤酒;

  • 磷酸鈣或磷酸鹽類結石的患者則應少食蛋黃、豆類和奶類;

  • 感染性結石患者應解除尿路感染問題。

 

 

5. 及時對因治療

具體怎麼做,大家都懂,要及時治療尿路感染、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誘發尿路結石的原發病。

 

醫生溫馨提示

尿路結石,重在預防。

 

1. 推薦大家每年至少做一次 B 超檢查,生活中應注意飲水、多運動、均衡飲食等。

 

2. 腎臟小結石(小於 0.6 cm)如無積水和疼痛,多可選擇觀察。

 

3. 結石較大時應根據不同部位、大小選擇不同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切勿過頻接受體外碎石和盲目的開放取石,治療結石應儘量選擇微創手術治療。

 

 

責任編輯:海棠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轉載請註明來源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在其他微信公眾號,或丁香醫生公眾號入駐的內容平台(包括但不限於知乎、今日頭條、QQ 公眾平台、天天快報、淘寶頭條)看到本平台授權的文章,請郵件聯繫 [email protected] 授權轉載,不可直接二次轉載。

 

丁香醫生是中國最大的醫學網站丁香園旗下的健康管理平台。這裡除了有專業醫生寫給你的健康科普,還有中文互聯網最值得信賴的健康和醫療信息數據庫,你還可以通過丁香醫生旗下的在線醫療咨詢服務平台「來問醫生」在線向醫生提問。

 

久坐不動當心「結石」找上門!醫生提醒「5種方式」預防尿路結石,如廁一路順暢!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愛滋感染者不規則服藥死亡率高。疾病管制署統計,去年新增通報愛滋感染者人數中,至今年4月已有3成4感染者發病,其中已發病者約有5成3的人,早在6個月內就已經發病。該署呼籲感染者規則服藥,否則延遲就醫診斷5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5%,更是無延遲就醫診斷者的2.8倍。根據疾管署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食藥署公告與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執行電子菸聯合專案稽查結果,自3月17日起截至 6月初,總計共稽查1491件,查獲違規件數43件,包含37件來自網路、5件來自夜市及1件其他販售管道,其中26件已移送法辦,最高可處新台幣500萬元以下罰金。衛福部自民國98年3月起,便將含尼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昨天的晚餐吃甚麼?錢包放哪怎麼找不到?小心記憶力不好,不只是工作效率打折扣,還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而且一般失智症發病到確診時間,平均為2至3年。醫師指出,記憶力不好是失智症最常見的徵兆,但早期記憶力不好不易察覺,建議平時多動腦、多運動,及多補充銀杏葉萃取物的保健食品,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吃低鈉鹽較健康,那可不一定!一名55歲的患有高血壓的王先生,王太太為了先生的健康著想,特別將家中的一般精鹽改為低鈉鹽;不料,吃了長達半年的低鈉鹽料理飲食,定期回診抽血時,竟檢查出血鉀濃度飆高。收治患者的國泰醫院藥劑科藥師蔡蕙君表示,原來王先生服用的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