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不要怕!氣切仍可正常說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不要怕!氣切仍可正常說話

一位高齡92歲的蕭奶奶,今年5月因胃穿孔併腹膜炎而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後需仰賴呼吸器,由於蕭奶奶左側肢體偏癱、營養狀況不良,經醫護團隊與家屬討論後,先讓蕭奶奶進行氣切手術,再由營養師調配適合的配方奶、復健師執行關節肢體運動、呼吸治療師幫助其進行呼吸訓練,傷口癒合良好,蕭奶奶在11月初出院。

依賴呼吸器逾42天 脫離機率只有5%

新生醫院院長亦為胸腔內科醫師劉仲倪表示,不少民眾認為依賴呼吸器的高齡患者,再返家重回正常生活的機會很低,依賴呼吸器且超過42天以上的患者,能成功脫離呼吸器的機率約只有5%,尤其年紀越長者,因其心肺功能差,可脫離的機率又更低。

氣切手術是從頸部做氣管切開後放至氣切套管的手術,建立一個與外界連接的呼吸道,作為抽痰的管道或外接呼吸器之用,然而許多家屬寧願讓患者繼續插管也不接受氣切。

可維持說話、進食等日常生活互動

其實氣切能夠使意識清醒的病人維持說話、進食等日常生活互動,氣切管路也比較容易固定且安全,臉部皮膚不會因長期插管貼膠布而破皮受傷,亦可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及減少感染,加上方便更換管路和抽痰,減少呼吸道的阻力。

可藉氣切改善病人的通氣狀況,使其更有機會脫離呼吸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可改善病人的舒適度,脫離經由口腔放置氣管內管插管的痛苦,而擁有較好的生活及照護品質,再加上營養狀況良好、呼吸肌肉力量足夠、以及病患本身、家屬與醫護人員的共同配合,都是有機會可以脫離呼吸器。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熟女注意!預防子宮頸癌應從定期檢查做起,根據國民健康署103年的統計,子宮頸抹片檢查推廣10年來,死亡率排名仍居女性死亡率的第7位,成年女性自身清除HPV能力逐年降低,可見成年女性感染致癌型HPV、形成中度「子宮頸原位癌」的風險較大。 定期抹片、病毒篩檢、疫苗接種 ...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C肝患者有福!明年健保署將全口服C肝新藥納入健保,預計將會有8000位病友受惠!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暨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教授表示,台灣C型肝炎盛行率為2~4%,約有55萬人需要治療,其中知曉罹患C型肝炎的患者僅約27萬人,另外,每年感染急性C肝的患者約有8千位...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年約45歲男性有吸菸、嚼檳榔習慣達10多年,右嘴角長出瘤狀物,有張嘴困難、說話口齒不清的情形出現,進行口腔黏膜篩檢,發現已出現口腔黏膜纖維化,疑似口腔癌前兆,醫師立即給予衛教,建議戒菸及戒檳榔,並聽從醫囑接受治療。 吸菸、飲酒嚼檳榔 得口腔癌機率高123倍 研究...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4顆包餡湯圓熱量等於一碗飯!冬至吃湯圓象徵團圓,是至古以來的習俗,然而,營養師表示,湯圓中的成分──糯米粉,黏性較強且較不易消化,對於老年人及幼小孩童等吞嚥與消化能力較不佳的民眾,建議可用剪刀裁剪成適口大小,並細嚼慢嚥。 利用青菜熬湯頭 攝取適量水果 南投醫院營養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