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不良習慣多!年輕人也會「坐骨神經痛」!醫生說「這種運動」超重要~不動可是會更糟的...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不良習慣多!年輕人也會「坐骨神經痛」!醫生說「這種運動」超重要~不動可是會更糟的...

坐骨神經是一條位於下肢的大神經,經由臀部與大腿後側,並在膝關節的後方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而一般人俗稱的「坐骨神經痛」,即為順著坐骨神經走向延伸下來的疼痛,患者往往會有腰痛、相關部位疼痛、灼痛、鈍痛的感覺,有時候不適感甚至會延伸到小腿部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徐瑋璟表示,有些人以為,坐骨神經痛是年長者專有的疾病,其實年長者罹患的原因,多半是由於退化所引起;反觀年輕人卻常常因坐姿不正確、或者各種不良習慣,導致坐骨神經痛的發生機會,不可輕忽!

 

姿勢正確 避免傷害發生

不良習慣多!年輕人也會「坐骨神經痛」!醫生說「這種運動」超重要~不動可是會更糟的...

徐瑋璟醫師指出,坐骨神經痛很有可能是因為本身職業,或個人習慣姿勢所造成,當有不舒服的情況出現時,先仔細回想是否有哪些不良的習慣性動作,促使疼痛發生。

例如每天負重大的搬運工人,長時間腰椎承受較大的壓力,需要一直彎腰,發生坐骨神經痛的機率就比一般人高。例如在刷牙洗臉時,直接彎腰會造成腰部負擔,可以放一張矮凳,一腳跨在矮凳上,前傾身體,可以改善直接彎腰造成的不適和負擔。平常應避免直接彎腰搬東西,而應先蹲下再將物品搬起,即可減緩痠痛與疼痛發生機會。(如長期搬重物的工人,應善用此種方式,來避免腰椎受傷。)

 

成因有很多種

不良習慣多!年輕人也會「坐骨神經痛」!醫生說「這種運動」超重要~不動可是會更糟的...

徐瑋璟醫師說明,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椎間盤突出、骨刺、梨狀肌症候群等等病徵。簡單來說,只要神經的路徑上,被病灶擠壓刺激,皆會造成疼痛。

以椎間盤突出為例,便是由於內部的「核質」與外部的「外環」,因不當的外力或患者本身功能退化而導致突出,進而壓迫到神經根,促成肢體(上下肢皆有可能,要看病灶在頸椎或是腰薦椎)的麻痺與疼痛;通常椎間盤突出只會壓迫一側的神經,但想要追溯出真正的問題,仍建議至門診求診為宜。

 

核心肌群訓練很重要

不良習慣多!年輕人也會「坐骨神經痛」!醫生說「這種運動」超重要~不動可是會更糟的...

另外,大部分罹患坐骨神經痛的人,因為怕疼痛發作,反而變得不敢運動。徐瑋璟醫師強調,這是一個絕對錯誤的想法,不動反而會使不適症狀變得更嚴重。

經由復健科所提供的熱療與電療,可以減緩疼痛等症狀,同時也會針對病人的狀況,評估是否需要開刀。此外,不適緩解後,醫療團隊也會安排核心肌群的訓練,並指導患者在家就可操作的簡單運動,復健期間千萬不能懈怠,才可以預防疼痛捲土重來。

 

【延伸閱讀】

頭皮雪花飄,當心脂漏性皮膚炎                                                               

冬季泡湯,越溫暖越糟糕的6種體質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隨著時序進入秋冬交替季節,氣溫漸漸轉涼、日夜溫差大,據統計,每年到了這時節,因氣喘求診的患者就會增加到4成,流感疫情悄悄升溫,不少未按時服藥的氣喘患者也開始出現嚴重症狀,鼻水流不停、狂打噴嚏、有時還會咳嗽咳到喘不過氣來。 氣喘患者在流感好發季節做好預防 成功大學過敏...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52歲的李先生被診斷攝護腺癌中期,病人考量自己尚年輕,希望接受達文西機械人手臂輔助手術治療後再加上低劑量的電療,病人術後1周即安排膀胱攝影檢查,膀胱及尿道癒合良好當下即拔除尿管,目前處於恢復期。 每年約有近5,000位攝護腺癌個案 台灣地區每年約有將近5,000位攝...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心臟移植訓練師李聖苓曾經胖到80多公斤,直到48歲因健康陸續出現狀況,才開始慢慢建立運動習慣,3個月內累積278萬步,身為專業的訓練師,她建議糖友運動不妨從健走入門,每天30分鐘開始,慢慢強化自己的肌耐力。 近半數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出來 全台227萬糖尿病人口恐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原本活潑外向的少年阿文,升上高一後變的鬱鬱寡歡、沈默寡言、不再注重衣著打扮、也不再約朋友打籃球,上學遲到,上課發呆,成績一落千丈,最後索性請假,阿文在家時,晝夜顛倒,整天關在房間內讀佛經,始終不發一語、眼神迴避,房內窗戶緊閉,飄散著數日沒洗澡的異味,就醫被診斷為思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