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用全組換掉 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有解

不用全組換掉 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有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據統計,國內高達8成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患者,只需要更換部分關節,但由於失敗率較高,絕大多數只好犧牲整組膝關節,或寧願吃止痛藥,也不願意手術治療;如今,透過搭配影像導航的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可精準磨除受損的關節組織,保留韌帶、神經,失敗率僅0.4%以下,可說是患者的一大福音。

中山醫院骨科醫師吳濬哲指出,國內一年約有2萬5000人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但約有6成6至8成的患者只需要更換部分關節,就能擺脫疼痛,但礙於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困難度較高、失敗率達3成以上,醫師都會建議患者,選擇手術成功率較高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利用電鋸切除整個膝蓋,必須完全依賴醫師的技術及經驗,包括脛骨、內外側關節、髕骨、兩條韌帶及周圍神經等一併除去,不論組織好壞都無法保留,再裝上人工關節,藉由人工關節及股骨間的摩擦,維持膝蓋正常活動。

吳濬哲醫師強調,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膝蓋破壞程度大,傷口長達12公分以上,病患術後必須住院1個星期,復健時間至少需要3個月以上,才能重新適應、正常走路,但多數患者仍會感覺膝蓋卡卡,關節靈活度、神經反射動作都明顯降低,就是因為膝蓋缺少了韌帶及周圍神經組織。

透過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則可保留好的關節股骨、韌帶及周圍神經組織,大幅減輕膝蓋破壞程度。吳濬哲醫師解釋,術前患者須接受電腦斷層解析,利用3D立體動態模擬,術中利用影像導航系統,計算需要磨除的程度,精準磨除受損的組織,避開韌帶及周圍神經組織,誤差不超過1mm,失敗率降低至0.4%以下。

「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有如客製化的人工膝關節置換。」吳濬哲醫師強調,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更換部分人工膝關節,可大幅減輕膝蓋破壞程度、病患痛苦,以及縮短復健時間,完全保留韌帶及周圍神經組織,術後患者可以快速恢復活動功能,可稱為人性化更換人工關節術。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81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寒流來襲好冷!不少人從戶外回家,只想馬上沖個熱水澡。不過,醫師提醒,身體溫差過大、血管無法負荷,容易造成血壓不穩;尤其三高患者,嚴重可能發生中風、昏倒,建議洗澡時慢慢調高水溫,千萬別一開始就沖太燙的熱水。 氣溫降10度 心臟血管疾病發作增 近日天氣變化大,不到一天氣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元宵佳節應景佳餚就是湯圓,期間時有傳來老人或小孩,甚至青壯年人,被湯圓噎著的意外發生,若沒有立刻急救,後果恐怕不堪設想。護理師建議,吃湯圓時應細嚼慢嚥,不小心噎著可先咳嗽,無法將異物咳出,則要立刻進行「哈姆立克法」急救。 湯圓黏性高應小口吃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護理師林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孕婦吃中草藥時,要特別謹慎。芬蘭一項研究發現,孕婦吃大量甘草(Liquorice),或甘草製成的天然甜味劑「甘草素」(Glycyrrhizin),可能對胎兒生長、發育造成長期傷害。 孕婦吃大量甘草 寶寶智能發展受影響 研究顯示,小孩子在胎兒時間接觸大量甘草,其認知推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眼睛的構造很複雜,當出現視力降低時,也往往有很多原因,光是黃斑部病變,就有許多不同狀況,有時是出血,有時是新生血管,還有可能是黃斑部裂孔及纖維化,而且治療方法也不同,若是發生黃斑部裂孔及纖維化,就需要以手術切除玻璃體,才能改善視力。 視力模糊+看東西時會扭曲 衛福部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