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戴套讓女友吃避孕藥的下場就是.....說真的太可怕了!

在性生活中避孕藥是人們慣用的一種避孕方式,很多人認為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避孕,還不影響雙方的激情,那麼大家知道避孕藥物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嗎?接下來的文章就來為大家介紹避孕藥物的常見危害有哪些。

 

避孕藥的危害、白帶增多

 

多由長效口服避孕藥引起。因此類藥雌激素含量高,過多的雌激素影響宮頸內膜分泌細胞,使其分泌旺盛而引起白帶增多。

 

避孕藥的危害、類早孕反應

 不戴套讓女友吃避孕藥的下場就是.....說真的太可怕了!

                   via www.snrtv.com

類早孕反應較常見,約佔用藥人數的50%。症狀多為先重後輕,以後逐漸消失,可能與機體逐漸適應有關。服藥初期少數人出現輕度類早孕反應,如噁心、頭暈、無力、食慾不振、疲倦、嘔吐等。推薦如何使用避孕藥最安全。

 

避孕藥常在服藥第1—2週發生。原因與雌激素水平暫時過量,引起體內水鈉瀦留,胃腸功能紊亂有關,一般堅持服藥2~3個月後,反應可自然消失或減輕,將服藥時間安排在晚間臨睡前,可使日間反應較輕。反應較重者,可服維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仍無緩解者,可考慮更換避孕藥,選擇雌激素含量較少的藥物。

 

避孕藥的危害三、乳房脹痛

 

原因是雌激素對乳房的刺激。

 

避孕藥的危害五、體重增加

 

可能是雌激素引起水鈉瀦留,孕激素影響合成代謝(孕激素增高會促進蛋白質同化作用),故使部分婦女體重增加。一般不需處理,可口服利尿藥或予以低鹽飲食,必要時停藥。

 

避孕藥的危害四、色素沉著

 

服藥後少數人前額及面部皮膚發生色素沉著,為雌、孕激素作用的結果,一般停藥後多自然恢復。

 

避孕藥的危害六、月經失調

 

① 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常發生於服長效口服避孕藥者,出血較多時可用止血藥,必要時注射丙酸睾酮。若月經量繼續增多,連續出血3個月以上,則應停服長效口服避孕藥,改服短效藥。應用長效注射避孕藥時,常可出現月經不規則,如經期延長、經量多、週期縮短、不規則出血或閉經,多見於用藥前3個月者。若能堅持使用,以後會逐漸恢復正常。若發生出血可加服炔雌醇,連服3天。

 

② 經量減少或閉經。服用短效避孕藥後常出現此情況,是由於藥物抑制排卵,卵巢分泌雌激素量少,藥物內含雌激素量也較少,子宮內膜不能正常生長,內膜薄,故經量減少,甚至停經。經量減少對身體健康無影響。智力推理小題:*關注weixin回复“lj8”查看結果*一個人花8塊錢買了一隻雞,9塊錢賣掉了,然後他覺得不划算,花10塊錢又買回來了,11塊賣給另外一個人。問他賺了多少?若服藥過程中連續停經2個月應予以停藥,改用其他措施避孕,多數可自行恢復正常。服用長效避孕藥後常出現服藥期停經,此時可用孕激素類藥物如甲孕酮或炔諾酮,或註射黃體酮,也可用短效避孕藥2號,每晚服2片,連服5~6天。一般在停藥後一周內月經來潮。

 

③ 突破性出血。如服藥期間出血,多發生在漏服藥之後。少數人雖未漏服藥也能發生陰道出血。若發生在月經週期前半期,可能是雌激素不足所致,可加服炔雌醇0.005~0.015mg,每日一次,直至服完22片為止。若發生在月經週期後半期,是孕激素不足所致,可加服短效避孕片1號或2號1片,直至服完22片為止。若出血量大如月經來潮,可按月經來潮處理,即刻停藥,在停藥的第5天,再開始服下個月的藥。

 

不要只是為了一時的激情,而導致了我們一生的危害,這樣就得不償失而來!

 

---

via http://www.zhuayoukong.com/478148.html

相關推薦

2021.12.15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12月15日為止,已經有849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1名19歲少年因嚴重車禍合併腦出血、胸骨骨折和氣胸住院治療,住院過程中心電圖呈現T波倒置和心臟酵素節節升高等疑似心肌梗塞的表現,當時醫師感到很驚訝,心肌梗塞發生的年齡,已經下降到19歲?其後,為少年執行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室表現章魚壺心肌症的收縮模式,才診斷為心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2歲溫女士患有多年糖尿病與慢性腎臟病第四期,雖然未達洗腎程度,但身體始終虛弱,常因疲憊、失眠、腰痠背痛等各種腎臟病引發的尿毒症症狀就醫。為了調理身體的不適進而到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就醫,經內服科學中藥調理,並輔以針灸緩解身體不適,搭配非侵入性的艾灸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代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年輕癌友接受治療產生的副作用竟會比老年人還嚴重,來自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調查指出,高達92%台灣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憊問題,其中針對婦癌癌友研究發現,21至59歲的青壯年、中年族群因癌症治療產生的癌疲憊嚴重程度竟遠高於逾60歲的長輩。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副教授蔡景州醫師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