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天如廁15次 潰瘍性結腸炎所致

一天如廁15次 潰瘍性結腸炎所致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五、六月正值考生打拼時期,若是此時出現腹痛、腹瀉等腸胃問題,那可真是傷腦筋。今年22歲的王姓大學生就曾在考前持續性腹痛、血便,一天進出廁所高達十五次,甚至一週就請了四天假,學業大受影響,花費二年的時間才找到正確醫師,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惹禍。所幸在經過飲食調理及藥物治療後,終於脫離馬桶人生。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邱正堂醫師表示,近來考生因緊張、壓力大,導致腹痛、腹瀉的情況劇增!就腸胃科門診而言,就比平時高出3成左右。不少患者起初都誤以為是大腸急躁症、腸胃炎或是痔瘡,進一步診斷後才發現是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是一種腸道慢性且反覆性發炎的疾病。邱正堂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盛行率在台灣約十萬分之8.5,克隆氏症則為十萬分之2.1,雖然和西方國家相比低了許多,但其增加速度卻十分快速。從健保資料統計不難發現,民國87年至99年間罹患IBD的個案數,明顯增加了將近11倍。

台大醫院內科部凃佳宏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年齡為20-40歲,且患者多以考生及上班族為主,其致病成因至今仍不清楚,但普遍認為與基因遺傳、腸黏膜免疫調節異常、腸內共生菌種的改變或環境壓力等因素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一旦罹病就無法治癒,只能藉由藥物和飲食控制不發病。提醒民眾,若持續腹瀉、腹痛持續長達一個月,且合併有發燒、血便、疲倦、體重減輕時,就應提高警覺。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84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止痛藥是民眾常自行因需求使用的藥品,所以認識你所使用的止痛藥,的確是很重要的事情。打完疫苗到底要不要吃止痛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部藥師蘇柏名說,很多民眾常問,「止痛藥到底傷哪裡?」回答這個問題前還是說一句老話,大部分的藥物不是肝代謝就是腎代謝,勢必會對肝臟、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是否經常會找不到鑰匙、皮包、手機?或是偶爾忘了赴約、忘了帶課本、忘了吃藥?前幾天的晚餐吃些什麼要慢慢想才想得起來?腦袋總是覺得鈍鈍的,上班上課總是想睡覺精神不濟?開會或上課容易恍神很難專注?甚至是情緒起伏很大,容易焦慮或生氣?如果你有出現以上症狀,表示你的腦部可能有「初老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台灣也將有自製的mRNA新冠肺炎疫苗,應付目前席捲全球的Omicron變異株也相當有效!中研院士翁啟惠與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團隊於2021年9月找到「新冠變種病毒剋星」超級單株抗體m31A7,比現階段常見的單株抗體還優秀許多。發表首支針對Omicron變異株的次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今年過年連假有9天,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無法出國旅遊,因此有不少人安排了登高山、健行等戶外行程,在避開市區人潮聚集場所之餘,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鮮空氣。然而天不從人願, 9天假期大多天候不佳,不僅天冷還陰雨連綿,導致意外頻傳。花蓮就有一名21歲邱姓男子,於過年期間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