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端午】6大招 吃粽子根本不會胖 | 健康達人網

【端午】6大招 吃粽子根本不會胖 健康達人網

一顆肉粽熱量動輒七、八百卡,但往往吃一顆卻飽不了,一餐兩顆吃下去,熱量接近三碗白飯,一天所需熱量已達到三分之二。如果能夠做到以下六大招,其實吃粽子並不會胖。

根據計算,每天多吃 500 卡,一週就會增加 0.5 公斤體重,每天多吃下 700 卡,兩週就會增加 1.5 公斤。吃粽子一樣可以很健康,這六大招是:

1.粽子不是點心

即使是豆沙粽,也要當成主食看待。同樣地,在計算一天攝取熱量多寡時,吃下了粽子就應該減少主食類的攝取。一碗白飯熱量大約 280 卡,一顆東坡肉粽熱量約 760 卡,熱量接近三碗白飯;一顆豆沙粽大約 390 卡,熱量也接近一碗半白飯,只要吃了粽子,飯麵等就應該少吃。

2.注意進食順序

吃粽子前先吃一些食物,例如用餐時先吃菜再吃粽子,或是先喝杯綠茶。肚子先墊了東西,粽子就不會不知不覺吃過多。

3.搭配蔬果

蔬果類熱量相對就低,而且有飽足感,且能解油膩,搭配粽子食用可以減低吃粽子攝取到的熱量。

【端午】6大招 吃粽子根本不會胖 健康達人網
▲肉粽一顆熱量可以接近三碗白飯,豆沙粽也不算低。

4.沾醬少用

配粽子常用的甜辣醬、蒜泥醬油等醬料,本身也是高鹽高熱量,卻常因為粽子本身的「影響力」而被民眾忽略,因此吃粽子時,請儘量少沾醬,好吃的粽子其實不沾醬也可以很美味。

5.縮小份量

減少綜子熱量攝取,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縮小粽子的份量,尤其家庭自製粽子時,可以將單一粽子的份量減少,家人在吃粽子時,會有更多機會因此少吃粽子。

6.食材取代

同樣地,家庭自製粽子時,可以將一些高熱量的食材換成較低熱量的食材,從源頭開始做起。例如用竹筍或杏鮑菇代替肥肉,或是用地瓜、南瓜取代蛋黃,這些都是富含纖維素的天然食材。肉類方面用瘦肉取代肥肉,另外,製作粽子時也要注意少油。

(封面圖片來源:avlxyz via photopin cc

延伸閱讀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乾癬是一種因自體免疫出問題而導致的慢性發炎皮膚病,為先天體質及後天環境所造成,並非感染也不會傳染。皮膚科醫師發現,近兩個月來,因皮膚搔癢而前來就診的患者增加近三成,其中有許多乾癬患者是因「食補」過頭反致乾癬病情惡化。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表示,乾癬患者擅自服用刺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秋天是葡萄的盛產季節,一顆顆渾圓飽滿的葡萄,其汁液豐富且酸甜可口,不論大人小孩都喜歡。營養師指出,葡萄富含多種礦物質及維生素,尤其花青素具有高抗氧化的效果,可清除體內自由基,具有防癌的功效,建議連皮帶籽一起吃下肚最好。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葡萄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為維持幼童口腔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配合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自103年推動「窩溝封填」服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並加碼,家長可持「健保卡」及國民健康署發放之「護齒護照」,帶學童(出生日期為96年9月2日至97年9月1日)至臺北市534家窩溝封填牙科合約醫療院治療,可享有6次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