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肚子餓」就要進食,預防胃炎、胃潰瘍|采實文化

「肚子餓」就要進食,預防胃炎 胃潰瘍|采實文化

「肚子餓」就要進食,預防胃炎、胃潰瘍

 

消化並吸收我們吃下的食物,當然是由腸胃等消化系統負責,但是,即使同樣都是腸子,大腸的主要工作,也只有吸收水分而已。

胃和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是吸收並消化養分的主要器官,食物會在小腸停留將近一天,養分被吸收之後,再送進大腸成為糞便。

消化吸收的運作,是源自本能的條件反射,也是習慣化的本能行為。我們可從胃部即使沒有食物,但只要一到平常吃飯的時間,仍會分泌胃液這一點,便能清楚地了解。

簡而言之,我們的胃就像巴甫洛夫的狗(註)一樣具有條件反射,只要一到固定時間,就會分泌消化液。

 

註:巴甫洛夫是十九世紀的俄國自然學家,曾經對狗進行實驗,他發現只要先搖鈴再餵狗吃飯,以後只要狗一聽到鈴聲,就算沒有吃到飼料,仍然會分泌胃液;這項發現成了古典制約的基礎。

 

當我還是年輕的實習醫生時,曾經親眼見證好幾次這種情形。有一種胃部顯影檢查,病患要先喝下「鋇劑」,接著用X光透視「鋇劑」在胃部的動態,觀察身體是否有異狀。

當時我還年輕且技術不純熟,檢查時要花很多時間。上手之後,一名病患只要15分鐘,還不熟練的時候,至少得花上30分鐘。於是,原本病患應該在中午前照完,但是越接近中午,就與目標越差越遠。當我透視這些病患的胃部時,他們雖然沒有吃飯,卻已經分泌大量胃液。

而且,胃液還會一口氣分泌出來,像轉開水龍頭一樣流洩而出,把胃裝得滿滿的(分泌700cc)。這時候,即使喝下鋇顯影劑,也會遭到胃液干擾,無法順利觀察鋇的動向。

 

雖然胃部還是空空如也,但卻已經分泌出胃液,這種胃液「撲空」的情形,對身體非常不好,相信各位應該很容易瞭解。

如果一直持續這種狀態,胃壁會代替食物被胃液消化,引發胃炎或胃潰瘍等。此外,因為胃液撲空,所以實際用餐的時候,胃液的分泌反而會變差,也會造成消化不良。

由此可知,規律的用餐有多麼重要。如果吃飯時間不規律,會連帶造成胃液撲空。無論如何,因為胃液分泌,是依照習慣產生的反射現象,如果吃飯時間不規律,胃液的分泌撲空,就很容易形成消化系統疾病。

為了提升消化吸收本能,請務必保持規律的吃飯時間。

 

市售腸胃藥、止痛藥,都會損害消化功能

 

減弱消化吸收本能的因素,除了吃飯時間不規律以外,還有暴飲暴食或咀嚼次數過少等等。唾液是第一個對食物發揮作用的消化液,比胃液還早。其中含有大量的澱粉酶,是一種分解碳水化合物與澱粉的消化酵素。

因此,咀嚼次數太少,沒有細嚼慢嚥,會減少唾液分泌,降低消化的能力。此外,身體受涼、尤其是腹部受涼,也會導致消化吸收的能力降低。因為消化源自於酵素反應,目前已經確定酵素反應會受到體溫極大的影響。

換句話說,即使體溫只下降一度,酵素反應也會變得非常緩慢,使消化工作停滯不前;所以腹部受涼對消化吸收本能來說,實是一大禁忌。

以上的情形屬於習慣因素。而妨礙腸胃消化吸收的外在因素,則是抽菸與壓力,止痛藥與胃腸藥等市售成藥也包含在內。

舉例來說,香菸的成份尼古丁,除了會促進胃酸分泌,同時也會抑制胃部分泌黏液。胃酸在胃液裡屬於強酸性的消化液,胃酸過多會造成胃脹氣或火燒心,也是胃食道逆流或胃炎的主因。

另一方面,胃部黏液有保護胃粘膜的作用。換句話說,胃部黏液的防禦力減低,就代表胃酸的攻擊力增加,因此,香菸之於消化吸收本能,可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敵人。

市售治療頭痛或牙痛的止痛藥,通常會添加抑制血液循環的成分。但是,血液循環可以促進胃部黏液分泌,所以連續服用止痛藥,就會造成「胃部不適」。

一般而言,市售的腸胃藥,大致上由3種功效的成分組成:抑制胃液與胃酸分泌、中和胃酸、保護胃部粘膜。其中,胃酸抑制劑與粘膜保護劑,常會出現在醫師處方的胃腸藥中。

不過市售腸胃藥,多半含有胃酸中和劑,問題就出在這裡。中和胃酸後,胃部會呈現偏鹼性而感到刺激,使胃部分泌更多胃酸。換句話說,服用中和劑反而會引起胃酸過多;原本想加強防禦,反而讓攻勢更猛烈。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添加中和劑呢?這是因為中和劑可以暫時消除胃部不適。有些人的症狀較輕,當然能服用中和劑來解決問題,但是如果症狀稍微嚴重,胃酸過多的負面效果,反而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此外,市售腸胃藥也添加了胃液抑制劑,服用過多難保不會引發消化不良。因此能夠放心服用的,就只有粘膜保護劑。由醫師開立的處方籤,都會考量這些因素,並巧妙地調配各種成分,但是許多市售藥品,都如前文所述一樣充滿了矛盾,使得藥物的防禦因子,轉變為攻擊因子。

所以,除非症狀相當輕微,否則,服用成藥絲毫無法改善胃部狀態,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減弱消化吸收的能力。因此,避免服用市售胃腸藥才是明智之舉。

 

本文摘自《身體本來就會的11個自癒運動,讓你年輕10歲:日本名醫告訴你,天生的「本能」,就是你最好的醫生!》一書

 

「肚子餓」就要進食,預防胃炎 胃潰瘍|采實文化

 

 

【采實文化出版集團《官網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陰影已籠罩全世界一年多了,安南醫院泌尿科董聖雍醫師提醒,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所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不只對肺部有影響,日後亦須注意對泌尿系統和生殖器官所造成的可能傷害。病毒造成腎損傷 泌尿道也難逃目前已知新冠病毒是透過細胞上的ACE2和TMPRSS2兩種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許多人在壓力大的時候,都會吃巧克力來舒壓,現在伯明翰大學有個新的研究表示,巧克力不但可以舒緩壓力,對於心臟健康也有好處喔!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Catarina Rendeiro 博士表示,研究人員發現,在備感壓力時,大量的「黃烷醇」可能有助於保護心血管系統。 黃烷醇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想要睡得好,運動不可少!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調查指出,有運動者與不鍛鍊者相比,有運動的人,他們獲得更優質的睡眠品質,顯示運動可能會幫助你獲得充足的睡眠,從而提高健康水平。運動間接改善睡眠 緩解白天的困倦經常運動有很多好處,包括降低患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改善身體機能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近來從新冠肺炎患者猝死個案的死因分析中,常聽到「隱性缺氧」(快樂缺氧)這個新名詞;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見「呼吸道慢性阻塞」或「打呼」的患者,這些都歸因於呼吸道與肺部氧氣供應的功能異常。 弘光耳鼻喉科診所院長、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及博仁綜合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外科主任許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