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親子天下雜誌 55 期
作者/李宜蓁 採訪整理
圖片來源:楊煥世 攝
黃媽媽不久前帶著念小四的兒子去體驗「眼球運動」課程,她兒子有一百五十度的近視,她自己有五百五十度的近視。母子倆花了一小時,做了眼球運動訓練機、瞳孔訓練儀、鬥雞眼訓練、眼部按摩等課程。
黃媽媽和兒子做完「眼球運動」後,覺得眼睛很舒服,「眼睛都變亮了,視力變好了!」黃媽媽說,平常她沒有戴眼鏡時,連人站在她面前,她都看不清楚對方的長相。做完「眼球運動」後,居然不用戴眼鏡,就可以看到站在她面前的人。但好視力只維持了約半小時。
黃媽媽雖然覺得很神奇,也擔心這只是短暫的效果。業者強調,這要多做幾次,經過多次的療程,視力才可以改善。黃媽媽心動了,但她的心裡仍舊直冒疑問:「這真的有用嗎?」
近年來視力回復操超夯,相關書籍賣到翻。去年博客來醫療保健類的年度銷售第一名,就是「視力回復操」書籍,同一名作者的眼球操相關中文書籍共有五、六本。暢銷書中宣稱,每天只要做三分鐘的眼球操,短短兩週,視力就可以從○.二回復到一.五,小孩、成人、老年人都可以丟掉眼鏡。
書賣得好,坊間也出現「眼球運動」課程,強調不用打針、不用吃藥,只要透過眼球運動,就可以改善視力。這些課程都所費不貲,一個療程從數千元到一、二十萬元都有。為了孩子的視力,即使再貴,不少家長咬著牙,還是把錢掏出來了。但是真的有效嗎?
眼球運動不具「治療」效果
永和大學眼科診所院長鐘珮禎說,這類眼球操、眼球運動其實只有短暫效果,不能治療近視。五年前,這種「眼球運動」課程就很盛行,不少像黃媽媽這樣的家長帶著孩子去參加這種課程,結果做了一、兩年,沒效後,這些小孩又紛紛回來眼科門診了。
大安雙眼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也不認為「眼球運動」可改善視力,「如果效果這麼好,眼科早就廣泛運用,也能獲得諾貝爾獎了,」王孟祺說,這套眼球操是從日本傳過來,日本醫界也曾對眼球操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眼球操對改善視力,沒有明顯的幫助」。眼科權威期刊《小兒眼科及斜視雜誌》(Journal of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一篇針對多個宣稱可改善近視、弱視等的眼球運動進行分析,「結論也是沒有什麼效果。」
為什麼有些眼球操會暫時讓眼睛舒適、放鬆,但對視力回復卻沒效果?首先要了解近視成因。
近視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所造成。當眼睛看遠時,睫狀肌會放鬆,看近時,睫狀肌會收縮,如果一直近距離用眼,睫狀肌會持續收縮,長久下來難以放鬆,看遠處就會模糊不清。若點散瞳劑放鬆睫狀肌後,近視狀況消除,表示是假性近視。這個階段靠著點散瞳劑、勤做護眼操等,可以避免變成真近視。
但睫狀肌若長期維持緊繃狀態,就會促使眼軸長度被拉長,成為不可逆的真近視。王孟祺說,當眼軸長度拉長,「就像一個人長高後,無法再讓他變矮。」
不管是書上教的「視力回復眼球操」,或是坊間業者所設計的「眼球操」,有些眼球操的動作確實可以放鬆睫狀肌,消除眼睛疲勞,以及強化眼周的肌肉,卻無法使已經拉長的眼軸長度變短,治療近視。
解僱「3C保母」才是基本功
對於已經近視的孩子,首要之務是控制度數,不要演變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者是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的高危險群。目前醫界認為,只有透過點散瞳劑和戴角膜塑型片,才能有效控制孩子的近視度數,平時也可以多做護眼操,讓近視不要惡化太快。
要預防近視,得先改善造成近視的環境因子。眼科醫師認為,近年來學童近視比率高、年齡層愈來愈低,這跟小朋友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及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有關。
甚至,現在許多家長都倚賴「3C保母」,只要碰到孩子吵鬧,就將3C產品丟給小孩安撫他們。鐘珮禎每次搭乘大眾運輸時,看到這些小小孩在滑手機,都很想制止他們,因為孩子的視力還未發育完成,此時就長時間使用這些3C產品,只會讓他們提早近視。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網站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7005】
◎你可能還會想看:【眼科醫師破解眼球操】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