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嬰兒搖晃症候群」起因、跡象與處置|媽媽寶寶

嬰兒搖晃症候群

對於頸椎及腦部尚未發展完全的寶寶來說,一旦劇烈來回搖晃他們的身體,便容易造成腦部損傷、癱瘓、失明、抽搐等症候群,嚴重者乃至死亡,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絕不可大意。

「嬰兒搖晃症候群」起因 跡象與處置|媽媽寶寶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 照片提供/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嬰兒搖晃症候群起因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1歲以下的寶寶通常是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好發族群,起因常見於照顧者想逗寶寶玩,而出現拋接嬰兒的行為,但寶寶的腦部發育尚未成熟,在腦殼與腦部之間,約有1公分的脊髓液空隙,如果過於劇烈搖晃寶寶的頭部,容易導致空隙中的微血管破裂,造成出血,進而引發嘔吐、癲癇、神智不清等症狀。「寶寶的頸椎肌肉非常脆弱,只要稍微用力搖晃,脖子便無法支撐頭部,這將使頭部無法控制地大力晃動,且不管上下左右搖晃都會造成同樣嚴重的後果。」

發生機率及好發年齡

根據以往文獻指出,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寶寶當中,約有43%是因人為因素所引起,其中有高達85%發生在1歲以下(多集中在10個月大左右),甚至有剛出生不到17天的新生兒,代表只要照顧者多加注意,其實就可降低近半數的發生機率。劉明發醫師說明,這些罹患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小小患者,大約有19%~38%可能不治,剩下則有一半須長期復健,另一半則能夠完全康復;雖然國內發生機率只有十萬分之三十,可是一旦發生,順利存活並完全復原的機會只有三到四成,父母不可輕忽其帶來的後續效應。

如何觀察跡象

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寶寶,可能會出現以下臨床症狀:倦怠、肌肉鬆垮、食欲不振、嘔吐、沒有笑容、不願與父母進行非語言交流、肢體僵硬、呼吸急促、抽筋、前囪門鼓起、頭部突然無法抬起、眼神沒辦法對焦、哭鬧等,有些甚至一週後才會開始出現慢性出血。若符合多項症狀時,爸爸媽媽就不能忽略其可能性,應儘速帶寶寶就醫,才不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嬰兒搖晃症候群」起因 跡象與處置|媽媽寶寶

醫療處置

劉明發醫師表示,若寶寶的腦內只有輕微出血,血塊其實可經由體內自行吸收,之後再請醫師進行後續追蹤即可;但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就需請醫師利用手術方式將腦中的血塊取出。若合併抽筋及腦壓上升等情形,醫師就會藉由注射藥物的方式,幫助緩和寶寶的病情。

「嬰兒搖晃症候群」起因 跡象與處置|媽媽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6年0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翻攝自youtube) 美國加州一對情侶日前入住紐約一間酒店,以慶祝生日及新年來臨。不過,酒店房間的衞生環境非常惡劣,二人所睡的床褥竟然成為「床蝨樂園」,女友的身體慘遭床蝨叮咬,酒店暫時沒有對媒體回應事件相關內容。 女友睡覺時全身搔癢,床墊下竟發現恐怖景象 男事主厄茲倫(Elgin Ozlen)...

閱讀詳情 »

常覺得耳朵癢癢、痛痛的?當心,可能是耳朵感染形成慢性外耳炎!新光醫院家醫科胡念之醫生提醒,正常情況下,外耳道會慢慢排出耳垢、耳屎,無須以耳扒或棉花棒清潔;若不慎施力不當,反而可能提高感染風險。當感到耳朵不適或耳垢過多時,建議尋求醫師協助。  慢性外耳炎,是指因黴菌、細菌造成的慢性感染,主要症狀包括長...

閱讀詳情 »

說到癌症,每個人都害怕,  可是很多癌症其實都是我們自找的! 中日友好醫院 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首席專家李佩文教授, 從事腫瘤臨床工作30多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講過很多金玉良言。   1、我們把癌症送到了家 全國現在很多地方全都鋪上了柏油路,柏油、瀝青這些東西,經過太陽一照...

閱讀詳情 »

家中有幼童時,危險物品的存放都要很小心。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一個家庭裡,僅有2歲的小布莉安娜(Brianna Florer)就被檢查出了驚人的死因,原來她在幾天前不知道如何誤食了鈕扣電池,這幾天都一直輕微發著高燒,家人原本也不以為意,可愛的小布莉安娜卻在聖誕節過後因此驟逝了…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