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特蒐》走路降血壓、失智風險 有益健康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報導】

《特蒐》走路降血壓 失智風險 有益健康

每天走路有效促進健康

運動已經在台灣形成風潮,各種主題路跑越來越多,年輕族群大多能享受流汗的愉悅,但是年長者可能因身體機能退化,或意外風險增加,跑步不適合所有高齡族群,走路就是相當好的選擇,能夠幫助控制體重、血壓、血糖,降低慢性病傷害機率外,情緒也比較能管理,提升生活品質避免身心疾病困擾。

每天走一小時維持體態

美國哈佛大學曾經研究,追蹤34000名女性約13年,統計每日行走或類似中等活動時間,發現每天能夠走路1個小時,越能夠維持體態;另一項有趣調查也發現,有養寵物民眾體重較能維持,原因可能跟遛狗不斷走動有關,因此許多專家建議,無法跑步民眾,走路是相當好的運動替代方式。

幫助降低血壓

血壓是個相當重要的健康指標,運動可以幫助降低血壓,曾有研究發現,中等強度行走的降低血壓效果類似慢跑,而且走路時間可以累計,若一天找不出30分鐘可以均攤3次,也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另外,美國糖尿病協會表示,走路20至30分鐘,可以幫助控制血糖24小時,可以降低糖尿病傷害風險。

減少大腦傷害

心血管疾病不僅影響心臟,也會讓大腦受到傷害,改善腦部血流量,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生機會,2014年一項失智症報告指出,每周走十公里可以有效降低腦部萎縮機會,而且走路時聽音樂可以提高耐力和強度;另一方面,每周走路30分鐘4到5次,連續12周,可以明顯改善憂鬱情緒。

國內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子洋表示,心血管疾病與遺傳都是失智症罹患因素,部分高血壓與高血糖控制不佳民眾,發生微小血管阻塞,可能因為無感或症狀時間短,忽略病情導致傷害加重,增加失智症風險;走路是非常好的運動,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意外風險也比較小,降低失智症發生機會。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23&CID=274022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腦中風不僅會誘發肢體、認知功能障礙發生,患者的口語表達也常出現問題,造成失語症的發生!而醫界也普遍認為,一旦錯失中風後黃金治療時間,患者往往難重拾語言能力。不過,最近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腦中風中心有了新的治療突破,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收治的2位腦中風後失語病人中,1位已成功在中風1周後恢復語言能力,另外...

閱讀詳情 »

漂亮孕媽咪白家綺昨天(5日)頂著短髮新造型回民視娘家錄製《美鳳有約》節目分享孕媽咪的養生秘訣「娘家滴雞精」,結束後也到八點檔《大時代》探班,她說走在公司感覺很心安,而且從主持人陳美鳳到八點檔演員吳皓昇、陳妍安、張家瑋、李又汝等人道賀聲不斷,讓她直說好像還在過年,好開心。陳美鳳看到白家綺也獻上祝福擁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迎接新生兒是各家庭難以言喻的喜悅,不過,在生產過程中也伴有諸多危險。日前一名懷孕 36 週蔡小姐,因為下腹痛持續整夜且伴有吐血狀況,至童綜合醫院診斷為子宮破裂,手術後母女均安;婦產科醫師李悅源提醒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務必定期產檢,有任何不適症狀,都要尋求專業婦產科醫師診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乳癌常年居女性癌症之冠,且每年新增罹癌人數也居高不下。事實上,乳癌如果及早發現治療,5年存活率超過9成,然而許多女士誤認為觸診或超音波即可發現乳癌。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理事長張允中強調,其它檢驗都無法取代乳房X光攝影的重要性。乳癌成女性癌王 部分婦女忽略篩檢根據105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